黄公渚崂山情结及其崂山诗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公渚崂山情结及其崂山诗赏析

黄公渚崂山情结及其崂山诗赏析   摘 要:崂山偏处海隅,历来虽不乏高人韵士吟诵歌咏,但像黄公渚这样以数百首诗、词、文,专写崂山之美的文人,恐怕至今还是第一个。惜世人对其知之甚少,而其崂山诗词,由于刊印版本极少,且其中一些字迹模糊不可辨认,进行具体解析的就更寥寥无几了。本文重在对黄公渚的生平与其崂山情结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诗篇赏析其崂山诗词。   关键词:黄公渚 崂山 崂山诗词 明霞洞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93-02   两千多年来,崂山的秀美风光、晴岚幽壑吸引了许多高人韵士为之流连吟咏。黄公渚酷爱崂山山水之美,多次登临游览,对景写生达至上百幅。其所作辞章也多写崂山,有《劳山集》传世。因崂山曾名辅唐山,他自号辅唐山民。本文简要介绍一下黄公渚生平,通过赏析黄先生的部分崂山诗词,使读者了解一下黄先生与崂山的不解情缘。   1 黄公渚生平及崂山情结   黄孝纾(1900―1964)字公渚、?士,号?(音工)庵,?厂,别号霜腴、辅唐山民、灌园客、沤社词客、天茶翁。福建闽侯(今温州市)人。画家、诗人、词人、学者、教授,其在诗词、文章、绘画、古文献学、版本目录学、金石学、文物鉴定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享誉学林。清帝逊位后,黄孝纾随父寓居青岛。自幼受家庭熏陶,服习庭训,少治经学,喜考据,精训诂,善书画,有“岭南才子”之誉。20年代受著名藏书家刘承干之聘,于上海著名藏书楼“嘉喜堂”工作,同时在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兼任教职。其间从古典文学大师陈三立等人受业,学习古典诗词,并得到词学大师况周颐的指点。与陈三立、朱祖谋、潘飞声、夏敬观、吴昌硕等老一辈诗人词家雅集,以诗酒相酬唱。1930年与夏敬观等在上海结成沤社①,活跃于文坛。1934年到国立山东大学任教。并担任过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在北京以教书为生。1946年又返青岛山东大学任教。黄先生绘画笔力刚健,力透纸背,诗、书、画融为一体,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曾与南北知名画家潘天寿、俞剑华、王雪涛、李苦禅等共同举办过画展,颇受好评。在当年青岛画坛被尊为第一人。著有《楚词选》《欧阳修文集选注》《欧阳修诗词选译》《黄山谷诗选注》《陈后山诗选注》《?庵文稿》《金石文选》和诗词集《劳山集》等。   黄公渚对崂山感情极深。他熟读过前人的《崂山志》等资料,在青岛居住期间,黄公渚先生每年都要数次去崂山游览,探幽访古,多次以崂山为题材作画吟诗。著名诗人、画家夏敬观先生这样评价黄公渚先生的诗画:“在昔日摩诘,画中常有诗;非惟画则然,于诗亦有之。画与诗诉和,诗待画发挥;即诗而即画,相依勿相离。?庵工诗者,人称为黄师;不知其画妙,乃亦其诗奇。”《劳山集》一书则是他歌咏礼赞崂山的文学创作集,该书主要描写崂山的自然美景,分为诗、词、文三部分。各部前皆有题词,题词作者有叶恭绰、瞿宣颖、龙元亮、许宝衡、夏仁虎、王希琴、朱西溪、吴则虞等著名词人和学者。正文系据作者手稿影印。篇后有黄云眉、张伯驹等人的评语。据书末王泽潞跋,本书有文13篇,诗137首,词135首。②   2 黄公渚崂山诗词赏析   千百年来,模山范水的词作并非没有,可是象黄公渚先生这样以百余首词作集中表现一山水之神韵的词人是很少见的。几乎崂山上所有的胜景都被诗人吟咏颂赞过。在众景胜之中,尤喜明霞洞、南九水、崂顶三处,数次登临,用不同的文学体裁记载不同的登临心境。现择取专写“明霞洞”景点的诗词进行赏析:   明霞洞   明霞洞外接天风,   岩幌千寻倚碧穹。   安得打包留信宿,   坐看朝旭破鸿蒙。   明霞洞位于昆仑山南边的玄武峰下,是一个天然石洞,海拔650余米。该洞为巨石崩落叠架而成,原是上清宫的一处别院。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明霞洞高大宽敞,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明隆庆年间(1567―1572)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康熙年间,曾毁于雷火。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明霞洞现存主要建筑“斗母宫”,建于元代,经历代修整,保存完好。宫西,清末所建观音殿,已毁于山洪坍石。遗址附近的黄杨、玉兰、紫薇等古木,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明霞洞前石筑平崖台,平整宽阔,三峰环列,前对大海,周围松若虬龙,风光旖旎,是观景佳处。朝旭晚霞,在此眺望,变幻无穷。“明霞散绮”是崂山胜景之一。   本诗在明霞洞中观赏崂山风景,触景生情,以诗抒怀,诗意绵绵,含蓄而丰富;诗情澎湃,辽阔而致远。展示了诗人伟大的气魄与胸怀。全诗押“一东”韵。一二句纪实写明霞洞风景。诗的首句:“明霞洞外接天风”,“接”在此可以理解为接纳,连接。明霞洞直接能够承接天边云际呼啸而来的风,足见其高;第二句:“岩幌千寻倚碧穹”,幌,本意为帷幔,窗帘。这里和岩字用在一起,可以想象明霞洞四周的山岩连绵叠嶂,就像是用岩石围成的幌子一样。寻为古代的长度单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