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契丹女性教育问题探析.docVIP

辽代契丹女性教育问题探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代契丹女性教育问题探析

辽代契丹女性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有辽一代,受本民族习俗的影响,契丹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高,她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这种成就的取得,与她们所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契丹女性的教育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大量的文献和墓志资料中得知,辽代契丹女性受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妇德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宗教教育、骑射教育及日常生产技能的教育等。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国家政策和宗教活动对促进女性的教育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契丹女性:教育;内容;途径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15-03   在契丹社会,尽管女性本身受本民族习俗的影响,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高,但是,夫权制的社会实质并没有改变,女性自身的地位也并没有达到一个可以和男子平起平坐的程度。我们从大量的文献和墓志资料中得知,契丹社会的女性,还是遵循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在社会中起着相夫教子、稳定家庭的贤内助作用。而让女性发挥这一社会功能,能胜任这一使命的便是契丹对女婿的教育。当然,由于受契丹社会游牧文化习俗的影响,对契丹女性的教育不仅仅是四德之类,还有游牧民族必备的一些生存生产的技能等,这些就是契丹女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契丹女性受教育的内容   第一,妇德教育。明代黄治征曾在《书七诫后》中说:“女德之所关大矣,与男教并盖天地……镜之往古,兴废存亡,天下国家罔不由兹。”由是,我们便可知女性的贤惠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稳定与否。而家庭又是社会的基础组织形式,是国家的基础。正所谓:人和家则兴,家兴国则旺,国旺则天下太平。可见,女性的妇德教育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故妇德教育是女性教育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契丹社会也不例外。妇德教育从理念上讲,是教育女子处理好“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与父母舅姑的关系、与儿子的关系。具体行来讲就是使女子在“贞”、“言”、“容”、“工”、“孝”、“诚”等方面达到女德的标准。   契丹建国之初,契丹基本沿袭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性,受中原礼教的影响不深。史书记载:“辽起松漠,太祖以兵经略方内,礼文之事固所未遑。”太宗之时才稍用汉礼,但此时辽朝的礼文之制依然尚未完善。到辽穆宗时,“诏朝会依嗣圣皇帝故事,用汉礼”,明确规定用汉族的礼文制度。对此,《辽史》评价曰:“太祖、太宗经理疆土,擐甲之士岁无宁居,威克厥受,理势使然也。子孙相继,其法互有轻重,中间能审权宜,终之以礼者,以景、圣二宗为优耳。”到圣宗时,契丹本民族的风俗习性仍有所保留,但儒家思想文化已经传播并对契丹社会有了一定的影响。这对契丹女性的教育也产生了影响。在辽代中后期,政府开始在上层妇女中提倡妇道,注重妇女自身的道德修养。如辽圣宗在统和元年(983年)四月,“诏赐物命妇寡居者”,鼓励命妇守节。开泰六年f1017年)四月又颁布“禁命妇再蘸”,明确规定命妇必须守节,禁止再嫁。辽兴宗重熙十六年(1045年),“定公主行妇礼于舅姑仪”,对于不守妇道的还会给予处罚。如兴宗长女跋芹先“下嫁萧撒八,与驸马都尉萧撒八不谐,离之。清宁初,改适萧阿速。以妇道不修,徙中京”。此外,还专门设置机构主管皇族的政教,辽太祖时设置大剔隐司“掌皇族之政教”。重熙二十一年(1053年),“耶律义先拜惕隐,戒族人曰:‘国家三父房最为贵族,凡天下风化之所自出,不孝不义,虽小不可为。’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见中表,必具礼服。义先以身率先,国族化之”。政府在礼仪方面的规定和对贵族妇女守节的要求,加强了整个辽代妇女的妇德意识,使得契丹社会对女性妇德的教育也开始升温。在《辽史?列女传》中共记载了五位妇女:邢简妻陈氏、耶律常哥、耶律奴之妻萧意辛、耶律术者妻萧讹里本和耶律中妻萧援兰,除陈氏是汉族女子外,其他四位都是契丹族女性。由于她们遵从妇道,名列《辽史》,显示出辽代对妇道教育的重视。   我们还可以从辽代墓志铭中看到妇道教育对契丹女性的影响。很多墓志铭中对女性的描述大都有“资身淑慎”、“禀训柔明”等。如《耶律羽之墓志》记载:“夫人重衮,故实六宰相之女也,升天皇帝(即太祖)之甥。淑德传芳,柔仪显誉。”《韩匡嗣妻秦国太夫人墓志》记载:“夫人淑善之道,遐迩咸推。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者备矣。可以称规范而厚人伦,以此立身,家道无不正;以此训子,门祚无不大。”《耶律元宁墓志》记载耶律元宁之妻萧氏:“均一惟贤,无双克美。”《萧福言墓志》记载:“公娶漆水耶律氏,出华茂之族,挺雍和之口,慈惠谦敬,为世所重。”《萧圈墓志》记载萧蠲之妻:“婉柔植性,淑丽凝姿。妇道可从,几尽如宾之敬。”《萧德恭墓志》记载萧德恭之妻漆水郡耶律氏:“在家以和顺奉其亲焉,既笄以柔正从其夫焉,及嫁以孝敬侍其姑焉,可谓三从无阙于一。”《萧乌卢本娘子墓志》记载萧乌卢本娘子:“淑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