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朗读评价与文本解读相互作用
谈朗读评价与文本解读相互作用
摘 要:理性客观地去审视现今的朗读评价,会发现朗读与文本理解并未唇齿相依。很多课堂的朗读评价偏离了文本轨道,游离在文本之外。
关键词:朗读评价;文本解读;作用
一、为评而评的形式主义的常见表现
(一)视而不见式
这种评价方式是老师对学生的朗读不给予任何评价,以漠视的态度对待。学生朗读后,或指名再请另一学生读;或接下去完成其他的教学任务。这是对课堂中灵动的生本资源无情的放逐和肆意的践踏。连尊重学生的朗读成果而进行的反馈评价都没有,更谈不上通过朗读评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了。
(二)蜻蜓点水式
这种朗读评价方式在现实中普遍存在。比如,某学生读完一段内容后,读得比较好,老师大部分会说:“读得真好!读得真有感情!”究竟是什么词、哪一句读得好,什么词、哪一句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则讳??如深。这样的评价是肤浅、笼统的。
(三)如法炮制式
这种形式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高度“统一”就像无限制的复制粘贴。以不变应万变,无视学生的朗读特质和个性,没有因人而异联系文本进行有区分的评价。比如,有的老师课堂上赞美学生朗读只会说:“你真棒!”干瘪枯燥的语言和诗意灵性的文本内涵分道扬镳,只会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渐行渐远。
综上所述,现今的朗读评价过于纯粹,与文本内容互不融合。
二、如何“飞渡”朗读评价与文本理解的“天堑鸿沟”
(一)利用生本资源实现朗读评价与文本解读的和谐共建
1.通过对学生朗读语音的评价进行文本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本的把握。”语音,即学生朗读时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停顿的缓急,以及声音的洪亮或轻微、音质的甜美或粗沉。教师应该机敏地抓住这些语音资源,契合文本的特点,进行巧妙点化。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在品读欣赏环节中的朗读评价如下:一个男同学读“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段话时,由于缺乏体悟,他放出了原生态那洪亮的嗓音。老师这样点拨:“你读得这么响亮,摇得这么厉害,小水珠正想舒服服在摇篮里好好享受一下,但你快把它给摇落,掉到池塘里去了。”学生第二遍读时声音轻柔了很多。老师及时予以总结:“你现在摇得多么温柔啊,就像妈妈在为心爱的宝宝摇啊摇,小水珠快要进入甜甜的梦乡了。”这个课例中,教师抓住学生读时的声音特点,通过巧妙的点拨使学生意识到荷叶与小水珠之间的无限温情应该用轻柔的声音来演绎。从学生第二次的朗读中可以看出他对文本的感悟深刻了许多。
2.通过对学生朗读情态的评价进行文本的理解。
有些学生在朗读时会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适宜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来辅助表达心中的感受。学生这些即时的朗读表现是一种非常灵动的课程资源。教师敏锐地抓住这些情态资源进行评价,会使学生实现理解层面的飞跃。
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时,指名一个学生朗读时,发现他读时神情专注,非常投入,一字不差。对于这篇长句子与生字较多的课文,在初读时就能达到这样的状态,非常不容易。于是,我说:“这么难读的课文,你却读得一字不漏,一字不改,那么通顺,你和李时珍一样,也是一个做事很认真很执著的人,老师为你骄傲!”这里,我就抓住学生朗读时的神情,以及通过朗读透射出来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感知课文中李时珍的优良品格埋下伏笔,为情感目标的达成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扣文本要素“和谐共舞”
1.通过关键词的朗读评价进行文本理解
关键词,也称“文眼”,是一句话、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意韵的凝合点、辐射点。学生如能读好这些关键词的神韵气息,那么对文本的体悟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从初读时对关键词的“浑然不觉”到复读时的“丝丝入扣”,要看老师其间评价点拨的功力。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时,由于还没有进入意境,体会不到朝阳下,清清荷花池环境的幽静和景色的清新,读时声音很洪亮、阳刚。我顺势而评:“清晨荷花池边很热闹吗?哪些词告诉了我们作者已经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你的读让老师感觉狂风劲吹荷花和荷叶,快要把娇嫩的荷花荷叶吹得调零狼藉不堪了。”学生第二遍读时明显入境了许多,读得安静、柔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他说:“因为文中说作者静静地站在那儿,自己也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很陶醉,‘静静地’所以我就轻轻地读了。”
2.通过重点句的朗读评价进行文本理解
重点句,是文章中的点睛之笔。通过重点句的品析,进行文本理解,也能起到“一两拨千斤”的神效。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朗读《小稻秧历险记》中的“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日语入门第一课(课件).ppt VIP
- 心内科进修汇报ppt.pptx
- 2014年10月自考《英语一》讲义-Unit-11-(含课文、生词表、课后练习及答案).doc VIP
- 7.2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教学设计.docx VIP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教案课件 .ppt VIP
-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 VIP
- 2014年10月自考《英语一》讲义-Unit-09-(含课文、生词表、课后练习及答案).doc VIP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 第2课时-优课件.ppt VIP
-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docx VIP
- 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应用课件 第5章 数据建模:有监督学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