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象派艺术中东方情趣
印象派艺术中东方情趣 摘 要:印象派艺术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文化的融合,受到了东方文化艺术的多重影响,印象派艺术从造型,构图,笔墨,表现方法及审美趣味上都明显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水墨画和日本浮士绘的影响,印象派艺术中带有许多东方情趣色彩。 关建词:印象派艺术;文化的融合;东风西渐;东方的情趣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21-02 一百多年前,巴黎一批经过学院画派教育的年轻画家聚集在一起,尝试创立新画法。他们彼此年龄相差不大,其中年龄最大的马奈被奉为精神领袖。他们集体展览,彼此间有较为一致的风格。他们共举办了八次集体展览,当时人们对这种创新的反应并不十分友好,人们说这些艺术家与传统决裂只是为了引人注意而已。又因为莫奈有一幅画的名称叫日出印象,因此他们被称为“印象主义”,这是带有贬义的一种称呼。可是,这些年轻人笃信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懈努力,最后一次集体展览于己于人1886年举办。终于,他们的努力渐渐被看作现代风格得到承认,而且,迄今为止的历史早已表明:印象派是西方现代绘画兴起时期影响最大的一种现代美术尝试,此后的绘画发展主要筑基于此。 种种文献和图片史料又进一步证明:当初这些艺术家在走离传统,积极创新的努力中大多不同程度的对东方艺术风格,样式表现出了关注甚至钻研,进而各有侧重地从东方艺术中获得了进行美术语汇创新的启示,并且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流露出许多东方艺术的情趣。 一、文化的融合 十六世纪初,当时与传教士,外交使节一起来到中国的商人开始将视线投向中国的工艺品,主要是瓷器。德国画家丢勒在其1515年所画的素描中便有具有中国陶瓷特征的花瓶:一件是宋元时期的青花瓷器,另一件细长的瓷壶应该是明朝景德镇产的白瓷。丢勒的素描可能是欧洲著名画家对中国艺术产生兴趣的最早体现。据载,“荷兰1596-1598年间的人物画中还曾出现过中国人的形象。”自十七世纪下半叶,欧洲开始大量出现有关东方艺术的著作,其中有学者所撰,也有直接从东方引进的,如1665年出版的《中国图说》,1697年,吉法尔推出的《现代中国人物画》。这俩本书到了十八世纪在欧洲受到了很大的欢迎。此外,当时欧洲还直接从东方,由其是中国引进了不少画论著作,“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观就藏有一本约是十七世纪末运到巴黎的著名木刻彩色版画集《十竹斋书画谱》。据载,十八世纪,意大利皮亚琴嚓的一座美术馆除藏有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细密画外,还藏有表现中国人屋的长卷,以及五幅绢画,上面有200多个人物及山水。 18世纪末,19世纪初,日本版画的一些样本已经传入荷兰,1885年,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出现了日本的工艺品,当时,人们主要通过那里展出的日本扇子与和服见识到了日本版画,因为这些和服和扇子上大多印有日本传统版画图案。据贡布里西考证:专门的日本着色版画是作为货物的包装纸进入欧洲的。1903年德国专门研究印象派的专家迈耶尔-格瑞夫就做出过这种推测。不管怎样,这些版画在案19世纪中叶为当时的欧洲画家了解后,立刻引起极大的关注,尤其在当时作为艺术之都的巴黎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人们把它高呼为纯艺术。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版画开始大量现在巴黎市场上,数量之多,就连百货商店都有售。这股强式崛起的日本版画热由当时的画家促动,因而主要发生在绘画这样的纯艺术领域,象惠嘶勒,以马赖为核心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画派,象征主义,青春风格等,都通过日本版画表现出对东方艺术的极大热情。 二、东风西渐 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留存着东方的情趣;比如中国画艺术中的留白,书法绘画艺术中的简约化特征等等,归纳起来看,这些情趣要素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其一,放弃正面视点,削弱景深感。这一点和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极其相似。中国山水画并不采取透视法,不固定一个视角,远看近看均可,它不重视诸如光线明暗,阴影色彩的复杂多变之类,而重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的情绪感染效果。这种效果不在具体景物对象的感觉知觉的真实,而在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整个生活人生的环境,理想,情趣和氛围。这一特色完整地表现在客观的整体地描绘自然的中国山水画中,构成了中国山水的第一基本形象和艺术意境。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复;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藐远辽阔;或“巨嶂高壁,多多益壮”;或“溪桥鱼浦,洲渚掩映”。这种基本塞得满满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使中国山水画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这种对景深的挤压和约减正是中国画和日本绘画的情趣特点。在印象派画家中,传统的景深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被约减了。这往往又与对定点透视或正面视点的放弃紧密相连,即通过视点提升来避免传统画法中对景深的刻画。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