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格兰,我英格兰》中神话与仪式
《英格兰,我英格兰》中神话与仪式 劳伦斯生活在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感受到了一战以后西方社会不断加深的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他把调整人类的两性关系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主旨,因对性进行大胆直白的描述,使其作品在国内外一度遭禁。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劳伦斯作品的解禁,对劳伦斯作品的研究逐渐升温且研究视角非常广泛,如劳伦斯与《圣经》,劳伦斯与女权主义,不少学者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其作品展开了研究。其实劳伦斯的作品中蕴含了大量人类学、神话学的材料和典故,涉及了许多原始思维、信仰和仪式。他曾长期研究过泰勒、弗雷泽、哈里森和默里等人类学家的著作,深受其影响,这在他的后期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基思?萨加(Keith sagar)指出的,劳伦斯的后期作品进一步从“现实主义转向了神话和寓言”。关于劳伦斯的原始主义倾向,国内学者近年来在其论著中有所述评。李维屏指出:“劳伦斯的创作视野充分体现了原始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在《英格兰,我的英格兰》中,劳伦斯就再一次表现了神话、仪式这个原始主题。 小说中艾格伯特和温妮弗莱德充满激情、田园牧歌似的婚姻逐渐转化为一场野蛮的争斗,并且在战争时达到顶点。艾格伯特的死是劳伦斯版的驱逐替罪羊仪式。在小说一开始,劳伦斯就不为余力地强调故事发生场景和人物的原始特性。克罗克汉,这对新婚夫妇定居的地方,是“旧英国自由民盖的”并且“仍象撒克逊人初来此地时那么古朴、粗犷”。而这对新婚夫妇,也同样反应出一种过去感:“她好象是英格兰人的后裔,脸色红润、身体健壮,沉静中带着某种被压抑的残酷、激情和粗犷。他呢,高大,欣长、灵活、步态轻快走起路来就象射手一样优美。……他皮肤白皙,金黄的头发开始变得油黑,鼻梁微微隆起,这说明他是一个老式农村家族的后代。”而且,艾格伯特“喜爱古老的民间音乐,收集民歌和民间舞蹈资料,研究莫利斯舞和古老的风俗民情”。 这种与过去的联系不仅体现在外部环境、人物的外形、兴趣上,而且也体现在艾格伯特和温妮弗莱德婚姻行为上。尽管欲望是他们自己的,但是他们的外部环境却使欲望加强了:“在那座被无数逝去的人欲所蔓绕着的古老村舍里,他们俩心中的火焰燃烧着。你在这座黑暗的屋子里呆不上一会儿,就会感到这种欲望向你袭来。过去自由民们热血中的欲望就在这儿,在那座小屋子里一代接一代地滋生和繁殖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对夫妻的婚姻和情欲不仅融合了现代人和中世纪的自由民,而且还暗示他们所处环境的真正的原始特性。 然而,劳伦斯写的是一个讽刺野蛮行为和表达绝望痛苦心情的故事,因此,他的焦点不在快乐的庆祝新生,而在主人翁艾格伯特的被驱逐和死亡上。在他们充满情欲狂喜的仪式中,作者闯入的一句嘲弄性的祈祷――哦,也许这些永远不会终结,这股激情,这桩婚姻――和后面发生的事形成了鲜明的讽刺。他们的婚姻将肯定会结束,原因不仅仅是艾格伯特和温妮弗莱德之间互不相容的个性,还因为他们在无意识地模仿丰产神仪式,而丰产神总是遭受循环的抛弃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艾格伯特和温妮弗莱德的紧张关系和逐渐疏远并不是因为艾格伯特懒散且浅薄涉猎一些事情而温妮弗莱德却对责任和义务充满激情,也不是因为他习惯于靠岳父养活。这些至多是促成因素。他们疏远和不和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世界构成发生了变化,其中关键是的是他们成为父母。这是与过去的世界、生活分离的开始。温妮弗莱德在孩子身上发现“一个新的兴趣中心点”。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她开始厌恶和鄙视肉体的爱,当她在扮演尽职尽心的母亲这个角色时,肉体的爱对她来说已经是次要的了。为了给这种态度提供一个理由,她转向钱的问题以及他谋生方面的失败。 故事中温妮弗莱德丈夫和她父亲二者间的形成了对比。前者基本的愿望是“独善其身,洁身自好,不损人,我行我素。”而后者却怀着“一种镂骨铭心的信念”投入到生存的斗争中。他的信念“如同某种长生不死的树汁一样,虽是是盲目的,却入木三分,在成长中勃发。”“清心欲寡、融融自乐”的丈夫向如同耐寒植物一样吃苦耐劳的父亲屈服,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缺少父亲的“权力意志”。对温妮弗莱德来说,基本的家庭单位是由父母,她自己和孩子组成的,在这个家庭单位中她发现了生活的核心,“人类的三角”。她这样做是因为她父亲已经保持了“某种原始的方法一古老、几乎是魔术般的为父的尊严,统治着孩子们的灵魂。……这种父权拥有决定儿女们生死的威严。”唯一能够取代父亲的是找一个具有更大男性权威的丈夫。这里劳伦斯讽刺性的插入了那条神话规则,即要求年轻的统治者或神接任年老的。既然艾格伯特不拥有这种权力,那他就放弃了自己接任的可能并且成为一个与他岳父的对立的人物。在两个男人争取父亲角色的斗争中,分离仪式逐渐形成。这个仪式是由两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一是温妮弗莱德在性事上的越来越冷淡;二是艾格伯特否认她的家长权威和摈弃自己的责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