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抛弃威瑟罗尔奶奶》题目新解
《被抛弃威瑟罗尔奶奶》题目新解 内容摘要:在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里,她塑造了一个年轻时被未婚夫抛弃,婚后丧夫丧女,弥留之际又被上帝抛弃的老奶奶形象。一直以来,这篇小说被看作一场纯粹的悲剧,其依据为题目中的“jilting”。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原著,重新定义和解读“jilting”一词,从而证明:波特创造了这样一种形象,不在于展现一个女性的悲惨命运,更是为了展现一种独立、果断的精神,以此唤醒读者,尤其是女性,通过努力奋斗发现生命的真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抛弃 小说标题 精神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著名作家,在20世纪60年代曾荣获普利策奖。《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是她早期的代表作,但是,似乎只有少数批评家注意到这篇短短的小说,而他们的注意点通常放在它的写作技巧和独特手法上,比如辛俊武(2002)认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一篇意识流小说的典范。波特通过意识流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奶奶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并在下文详细描写了七种意识流。另一类批评家则通常把它和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进行类比和对比,认为老奶奶和艾米丽都是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被牺牲的人。老奶奶的形象也像葛娇娇(2011)的论文中所说的:“她的女性意识并没有觉醒。她的能干也只是父权制社会框架下受传统规范许可的,并没有超越这一界限。她没有摆脱父权社会的压迫,最终被其遗弃。” 笔者发现:这种人物解读往往来源于小说的标题。因此,题目中的“jilting”究竟是何含义,直接关系到小说的中心。而笔者认为,它的意思不该是传统翻译中的“被抛弃”而应是“抛弃一切的”。也就是说,虽然威瑟罗尔奶奶被外界种种抛弃过,可是,就内心而言,她从未遭受过真正的背弃,相反,她足够勇敢到去“抛弃”社会强加于她的种种束缚。 一.“jilting”在词典中的含义 “jilt”在词典上的意思是“突如其来地拒绝见某人,特指爱人”。所以,如果我们接受小说题目的传统含义,“deserted”一词其实更为贴切,那么,波特为什么不选用后者呢?我们都忽略了一点;“抛弃”是一个动名词,它可以表示被动也可表示主动。也许波特选用这个争议性很大的词语,正是暗指有第二种“内心世界主动抛弃”的可能性。 笔者列举了小说中凡是和“抛弃”有关的事件,发现共有四次:威瑟罗尔奶奶的第一个未婚夫在婚礼当天不辞而别;她的丈夫英年早逝;她的爱女因病离去;她在弥留之际苦苦哀求她一向笃信的上帝再给她一点时间,上帝却带走了她。笔者将依次分析这四次“抛弃”。 二.威瑟罗尔奶奶三个方面的四次“抛弃” 1.爱情。 它发生在她的花季年华里,最快乐的时光:婚礼上。她蒙上了雪白的面纱,准备好雪白的蛋糕,而他却没有来。虽然这是悲伤的回忆,威瑟罗尔奶奶也在60年里一直耿耿于怀,但是,随着光阴流逝,她顽强的性格使她克服了悲伤和屈辱:“可别让这种受挫的虚荣心占了上风啊。很多女孩都遭到过被遗弃的命运,你是给遗弃了,是吗?那么面对现实吧。”(波特,2005,P.146)不同于别的姑娘,她摆脱阴影,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并在第二次婚姻中,享受到了爱情和生活的甜头。她是真的爱她的丈夫:除了迈克尔本人,我可不愿意把丈夫去换任何人呐。最后,她原谅了乔治:“我希望你能找到乔治。找到他,一定要告诉他,我忘了他……告诉他吧,他从我这儿拿走的一切我都失而复得了。”(波特,2005,p.147)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婚姻的满意程度,当她意识到乔治的不情愿,她把自己从困厄与悲哀中解放了出来。她失去了初恋,但是她知道这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一种荒唐的错觉,这个怯懦的男人同样也不是她想要的。60多年来,作为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她难以忘怀的是那份羞辱感,而不是那个人。所以在她的心理活动里,她一次又一次提到雪白的结婚蛋糕,而不是乔治。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已经抛弃了乔治,即,一份虚妄的“爱情”。 2.生活。 厄运再次降临,她心爱的丈夫约翰过早地离开了她和几个孩子。然而,约翰对她的“抛弃”不是主动的、故意的,浓浓的爱意并未消失。对约翰的爱和家庭的责任,让威瑟罗尔奶奶获得了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她想到她亲手烹调的饭菜,裁剪缝制的衣裤,修整培育的花园……她曾经亲自掘洞竖柱子,圈进了一百英亩土地,还扎起了铁丝网……寒冬腊月女人带着孩子在农村马路上驾车又是一件事:马病了,黑奴仆病了,孩子们也都病了,女人天天熬夜,可最后还是把孩子们都拖大了,没有一个夭折的。约翰,我可一个孩子都没有丢啊!”(波特,2005,p.145) 她把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用柔弱的肩膀为自己和家人撑起了一片蓝天。 第三次“抛弃”是最小的女儿,海浦西的离世。海浦西的名字是“幸福”之意,可见奶奶对她的期望最高。再次失去亲人,无疑是最重大的痛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