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一派中陶渊明和谢灵运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性灵一派中陶渊明和谢灵运比较

性灵一派中陶渊明和谢灵运比较   摘 要:纵观整个文学史,东晋的陶渊明和南朝的谢灵运分别以其典型的田园诗和山水诗当之无愧地位列性灵一派,他们或隐身田园,或寓情山水,笔法独特,独抒性灵。但是从陶渊明到谢灵运,无论时代还是个体都存在各自的特质,故两人在具体创作上自然有一定的差异性,以小见大,本时期性灵一派的演变由此可窥见一斑。   关键词:性灵一派;田园;山水;陶渊明;谢灵运   山水田园诗是古典诗歌的大宗, 创造了辉煌成就。朱光潜曾说,在中国由唐宋到明清, 几乎没有一位有感染力的诗人没写过大量的山水诗的。山水诗远远超越了题材意义上的诗歌样式,成为代表了中国文人审美理想的典范,寓情山水,隐居田园更被世人视作性灵一派的典型作风。纵观整个中国诗歌史, 山水田园更如那一轮印川之月, 照耀千古。从先秦《诗经》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到汉代辞赋草木林园的铺陈, 中国文学较早地将自然山水纳入到文学的范畴。但是,“诗”,“骚”,汉赋中的山水更具有原生态的特征, 其功能仅仅是文学的背景而已,而经过魏晋诗人的不断探索,在玄言诗的影响下,直到东晋,陶渊明慢慢发现了山水田园的无限生机与意趣,陶渊明是东晋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诗人。其诗集中以描写田园为主题的诗歌有别于同时期的其他诗人 ,因此被历来诗论家评为“ 田园诗人”,并对后代的诗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的南朝逐渐摆脱体玄悟道的实质, 而以山水为主体的山水诗日臻完善, 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派更成为中国山水诗发展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谢灵运由于自身主体因素和社会客观现实的影响,把描写对象投向了大自然的山水风光 ,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多做雕饰 ,远超越了魏晋时期的其他文学家 ,在当时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陶谢的诗歌都尽显出“自然”的本色 ,用语清新明亮 ,潇洒自然 ,毫无矫柔之情。除此之外 ,陶谢诗歌都是情景相融的典范 ,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出作者的创作感情。所以结合两人的创作风格和人生理想,我们可以得知两人都是性灵派的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但是尽管陶谢分别作为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开拓者,平生经历有相似之处,但是因为两人欣赏自然心态的不同,在具体创作中往往各有建树。陶渊明受儒、道两家影响较大,此前在半隐半仕的矛盾中徘徊 ,随着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终而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 。他是彻底的归田 ,从内心深处真正喜爱田园生活 ,故而把田园所以他笔下的景物总是给人平静 、祥和 、惬意之感,是以无为的心态在写实,谢灵运则以激荡的心情在排遣。陶渊明的写景是内省式的,而谢灵运则是外看式;风格上,陶渊明诗朴素淡雅 ,谢灵运诗华丽雕琢 ;陶诗语言清如水 ,谢诗丽如虹 。以下将结合两人的田园诗歌和山水诗歌具体分析:   1、两人在景物描写上不同   首先,在景物的选取上不同。陶渊明由于受道家影响较多,他真正做到了弃官归田,作一个隐者。他所描写的对象多是他居住周围的田园农舍、农耕生活和附近的山水,多选取生活化的意象。陶渊明从内心深处喜爱田园,视自己为真正的农家人,而不是以观赏的态度来欣赏田园之美,这就使他能写出田园农舍中不为人所留意的事物,草屋,柳树,鸡鸣,狗吠、炊烟等。这些已不再是寻常事物,而是心与景的瞬间感应,是作者在自然的美好中去感受生命意义 。   而谢灵运笔下的多是自然山水风光,他的山水诗创作最多的是任永嘉太守和罢归会稽时,此时是谢灵运仕途最没落的。由于自己独特的心理特质和政治上的失意,他时常游山玩水,借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愤懑的心情,所行之处多留下诗作,笔下的景物也多是山、水、云、河、日等大而壮丽的景物。所描写的山、水 、云等大都比较华丽,即使同一意象出现在不同诗歌中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描写花就用到 白化、白芷、泽兰、芙蓉等不同的词语,尽显花的妩媚、娇嫩 。   其次,两人对景物的观赏角度不同,造成了两人诗歌境界的不同。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谢灵运的山水诗,诗歌境界上有了极大的拓展。   陶渊明的田园诗由眼前一事一景而引发出内心无限无限感慨,取景,状情,明理皆以此为基础。谢灵运的部分诗作亦有此特色,但又有部分作品,尤其是后期诗作则超越了这一限制,他善于描绘自然风景的动态流程,将异时异地的情绪景物经过提炼浓缩而集中于一篇诗作之中,突破了“一诗止于一时事”的局限。他的山水诗作常常随游程之推进而移步换形,在千姿百态的山水景物描绘中兴情悟理。如《初去郡》:“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谢灵运在这两句诗中已经尽述数天山行水路之程,这种方式从本身来讲并没有突破一时一事的局限,但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谢灵运的后期部分诗作才能在一首的诗中涵盖一段时间的游程,而且寓象征于写实中,是诗歌呈现出另外一种风貌。作于赴任临川途中的《入彭蠡湖口》这首诗已经完全突破了古诗限于一时一事的叙述模式。这样的方式优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线性结构,创造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