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与姐妹俩姻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恽代英与姐妹俩姻缘

恽代英与姐妹俩姻缘   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恽代英,毕生以推翻封建社会、传播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但鲜为人知的是,恽代英同时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在其短暂的36岁生涯中,曾经历过一段长达10年的刻骨铭心的丧妻之痛。   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1895年8月12日,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恽爵三为清朝知府下属的八品小官,断断续续在湖北一些州县衙门充当幕僚。   1913年春,父亲因失业举家迁回武昌。当年夏天,仅上过高小的恽代英以优异成绩考进了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预科一班。在这所新建的大学里,恽代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社会科学方面的中外书籍,还涉猎许多植物学、生理学、物理学等自然学科的书籍,同时自学英、日、德文,被师生们称为“百宝箱”。   就在恽代英沉浸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时,家里开始操办他的婚姻大事了。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姻缘:不仅男女双方的籍贯均为江苏南部,而且女方的父亲沈云驹为武昌钱粮局的职员,曾与恽代英的父亲恽爵三同为武昌府的幕僚,两人年龄相仿,职位相当。更巧的是,恽代英为恽家的二公子,而沈葆秀则为沈家的二小姐。由于两家过从甚密,恽代英与沈葆秀即便谈不上青梅竹马,却也是自幼便相识相知了。   1915年的下半年,在双方家长的操持下,恽代英与沈葆秀喜结连理。这对新人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情投意合。他们“以口对口,以心印心”,互相体贴,互相帮助。沈葆秀虽然“婉柔似室女”,但“豪爽似男儿”,“好读书、通情理、志道德”,积极支持丈夫学习上进,支持他创办爱国主义进步团体互助社,结交林育南、黄负生等一批热血青年,以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夫妻俩憧憬着:待恽代英毕业后,将“用全力造福社会,造福家庭”。   此情绵绵无绝期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1918年2月25日,沈葆秀因难产去世,年仅22岁。让人倍觉凄惨的是,沈葆秀还留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男婴。   爱妻的突然离世,对于风华正茂的恽代英不啻晴天霹雳,整个人一下子惊呆了,他精神恍惚,茶饭不思,陷入无休止的悲痛之中。26日,为了永远纪念亡妻,悲痛欲绝的恽代英给儿子取名为“秀生”,并跪在闻讯赶来的岳父面前发誓:葆秀走了,代英今生不再娶妻!他还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吾此弦已断,决不复续。向如我死彼存,彼岂能复嫁?则我岂能复娶乎?且吾昔日已与葆秀不啻要约数百回矣……”   2月27日,日夜守护在灵床前的恽代英作了一副长达140多字的挽联悼念亡妻,又写下一封长信《致亡妻沈葆秀书》:   “吾万不料卿之舍予如是之速,而前日与卿所要约之事,一切尽成虚空也。”   有道是祸不单行,就在恽代英深陷对爱妻的思念不能自拔时,他和沈葆秀的爱情结晶――来到人世间仅仅四天的儿子秀生又夭折了。他眼含热泪地在给妻子的长信中继续写道:   “今续书此时,汝儿又夭。他人言,汝挈彼而去,彼诚在汝侧,慰汝寂寥……”   为了让沈葆秀长久地活在自己和家人的心中,长久地活在世人心中,恽代英在给亡妻的长信中表示,毕业工作后,将收入的十分之二以亡妻的名义存下来。今后这笔钱再加上沈葆秀遗物变卖的所得,或用作公益事业,或用来开办一家“葆秀大工厂”,专门招收贫穷妇女学习手艺。   3月6日,恽代英的父亲从安陆赶回。他在与父亲的言谈中再次表示了“不愿续娶”的意志。考虑到儿子一向做事认真的秉性,恽爵三建议儿子变通一下:你既然发誓不再娶妻,但并不妨碍纳妾或者弄个贴身丫头,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这一建议仍然被恽代英拒绝了。   为沈葆秀守灵半月后,恽代英才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这时,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如何践行对亡妻的承诺――面向广大贫穷妇女开办一家“葆秀大工厂”。但本钱从何而来?恽代英想到在暑期办一个英文私塾,学生以13至20岁为宜,每人每月交学费5元,并拟定了详细的办学计划。   接下来恽代英又制定出开办“葆秀大工厂”的粗略规划:经营范围“缝衣、织袜,乃至织布、造物、刺绣”;工厂的性质相当于“女子职业学校”,工厂的布置“悬葆秀像于大堂(车间)上,出品即以葆秀像为商标”;不收取学费;工厂的管理“最妙得葆秀之三妹主其事”……   这个办厂规划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它无异于纸上谈兵,要付诸实施几乎是不可能的。恽代英准备开办工厂的念头,其初衷固然是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纪念已故的爱妻,但深层次里,也有着探索改良社会、实业救国的途径,以实现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心中固有的“强国梦”。   3月26日,好友黄负生夫妇请恽代英为他们的孩子取名,此事一下勾起了恽代英对亡妻的思念,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负生有意以其子教育将来托我之意……惜乎!葆秀往矣,不然吾将与之合力,谋吾自己儿女之教育……”   两天后,恽代英写下了第二封《致葆秀书》。信的最后回忆了曾与妻子相约游览苏、杭一事,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