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特人格面具和自我迷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埃斯特人格面具和自我迷失

埃斯特人格面具和自我迷失   摘 要:在《钟形罩》这本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的小说中,作者西尔维娅?普拉斯描述了女主人公埃斯特混乱的思绪和对生活惘然不知所从的心态。文章依据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来分析埃斯特寻找身份认同过程中从迷茫、困惑到精神错乱的必然性,预测主人公最终的反抗和解脱方式。   关键词:西尔维娅?普拉斯;埃斯特;荣格;人格面具理论;自我   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是美国20世纪后期著名的自白派诗人,她具有自传色彩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钟形罩》是其在青春时期精神失常的真实写照。小说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真实地描绘了19岁的女主人公埃斯特在面对事业、婚姻、爱情和性时的困惑、挣扎和反抗。本文依据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来分析埃斯特寻找身份认同过程中从迷茫、困惑到精神错乱的必然性。   西方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提出:人的生命的全体由意识、个体意识与集体潜意识三部分组成。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在种族演化中积淀遗传下来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原始意象,它的内容是主要是原型。 若将原型看作是一个个实体,其等级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人格面具、暗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自性。   人格面具(persona)一词源于拉丁语,原义为古代戏剧中演员所需要配戴的用于表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面具,后用于指代当一个人面对世界时所戴的面具,即一个人的社会外观。在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中,人格面具亦被称为从众求同原型(conformity archetype),意指在这一背景下,它是不可避免且普遍存在的。荣格指出“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 [2]“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以依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圆形的一种象征。”[2] 因此,“面具”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并非代表虚伪,它最大的功能是让别人看到自己想展现的一面,隐藏自身不便表露的情绪,使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和谐。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拥有多个人格面具,并且在某一时刻可以同时戴上几个人格面具。由于人们常常是以别人的眼光来决定自己戴哪种面具,展现给他人的并不是真正的自我(真自我),或者说并不是自己想要展现给别人的面目,人格面具是个体和社会关于一个人应该以什么面目出现的折衷产物。小说中女主人公埃斯特总是扮演着他人想要她扮演的角色,试图通过展示其多重人格面具形成假自我来趋众并避免不快的冲突:她在爱情方面戴上“贞节女神”人格面具,在婚姻和家庭方面戴上“贤妻良母”人格面具,在事业方面戴上“成功事业型新女性”人格面具。然而,她所追逐的这些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是为了满足他者对自我的期望(或想象的他人的意愿和期望),与其极不发达的人格其它部分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冲突。当真正的自我从隐匿的状态中苏醒时,会引起激烈的内心冲突,外部呈现为忧郁、痛苦、绝望,甚至自杀。小说中,埃斯特最终抛弃自己在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方面的多重人格面具,又不能确认自己该将扮演何种社会角色,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并失去“真自我”,最终精神崩溃,被诊断为疯癫,送进精神病院。   一、难以承受性贞操观念的双重标准,舍弃“贞节女神”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涉及社会对某种性别的人的角色、一个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一种社会地位的看法,具有符号性和趋同性,其产生是为了认识社会,寻求社会认同。   小说伊始,埃斯特从保守封闭的家乡来到繁华喧闹的大都市纽约,以客座编辑的身份在一家杂志社工作一个月。实习期间丰富的社交生活使她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增长了许多人生阅历和社科知识。小说中同为客座编辑的多琳是埃斯特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另类女孩”,她来自南方一个上流社会的女子学院。埃斯特羡慕多琳会在男人面前施展魅力和手段,对待性的问题没有任何禁忌没有任何约束,肆意享受自己的生活,她从多琳身上看到了理想的自我:时尚,美丽,富有女性吸引力。但同时多琳玩世不恭、视男性为玩物且没有奋斗的目标的生活态度又使埃斯特感到缺憾。小说中,当埃斯特亲眼目睹了多琳和初次见面的DJ莱尼在莱尼的公寓里的疯狂放纵行为之后,觉得自己也肮脏起来,更不用说过那样的生活。正如她在浴缸里的自述“多琳消融了,莱尼谢泼德消融了,……我不认识他们,我从来不曾认识他们,我很纯洁。”[1](P18) 虽然她本能地被多琳那种自由自在、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她从小接受的传统价值观却让她无法从心理上认同多琳的颓废和荒唐。   埃斯特在爱情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并且一直像社会所期望的那样捍卫着自己的贞操,展示其“贞节女神”人格面具需求社会认同,对爱情充满幻想,希望将来能嫁一位与她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