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明代宣德炉鉴赏
浅析明代宣德炉鉴赏 摘 要:创作于明朝宣德年间的宣德炉因其选料考究、款识典雅、做工精致而得名。本文探讨了宣德炉传奇的身世之谜,对宣德炉的制作从原料、器型、颜色、重量、包浆、款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鉴赏,进而回溯了宣德炉的发展史,对宣德炉进行全方面鉴赏。 关键词:明代;宣德炉;鉴赏 0 引言 宣德炉的得名源于其起于明朝宣德年间的创始时间。明代天启年间项子京曾于《宣炉博论》一文中言道,宣炉“款式之雅,铜质之精粹。如良玉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观……迥非它物可以比方也。”足以证明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落在明代宣德年间,宣德炉之得名于此也即情理之中了。 1 宣德炉之由来 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有熏炉、香炉、手脚炉之分。古人崇尚焚香,香炉用途极多,主要功能有三点:一是用来薰衣;第二是书房必备之器,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为证;第三是用来供祀神佛。明代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供祀之类,是专为郊坛大庙铸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炉,宣德炉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珍贵。 明宣宗宣德三年即西元1428年,时有暹罗国即今泰国时辰刺加满进贡风磨铜数万斤,宣宗便命吕震等人按照《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以及内府所藏秦汉以来炉、鼎等格式,参考柴、汝、官、哥、钧、定各窑烧制的精美器皿,铸造香炉,原料多以风磨铜为主,熔化与之一起掺入的金、银、铅、锡和进口红铜等30多种贵重金属,由工部吴邦佐依照图谱开炉监制。经过多次精炼,共铸造出3000余件,并在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6字,阴印阳文,有栗壳、棠梨、褐色、藏经纸等多种颜色。 吴邦佐所设计监制的各式铜炉因其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方形题款而被称为“宣德炉”,当时所铸造的3300余件,除去留于宫中御用以及各种王府、官府陈设外,有部分分赐到各神庙词坛,之后有相当数量流落民间,收藏价值之高可以作为稀世珍品,为群炉之首。 2 宣德炉之发展史 宣德炉发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时至18世纪,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下两图是笔者藏品,原伦敦佳士得拍品,31.8厘米高,乾隆款和乾隆时期,纹饰较繁复,珊瑚镶嵌完整无缺漏。19世纪及以后,铜炉铸造的质量每况愈下,无论是包浆纹饰造型都比前期的差。值得一提的是带有“石叟”款的铜炉。对这类铜器的考证专家有不同意见:英铜器专家Rose Kerr在她的《中国晚期铜器》书中提出“石叟”是始于明代后期的――江南作坊的“商标”,而另一专家Paul Moss在《第二青铜时代》一书中则认为明后期的专铸“石叟”款铜器的作坊不存在,“石叟”是传说中擅长作银镶嵌铜器的――僧侣的别号。 3 宣德炉之制作 (1) 宣德炉原料。宣德炉在冶炼过程中所用合金成分较多,由于含量不同,铜合金表面氧化层颜色大相径庭。铜炉材料中含铅过高,铜合金表面氧化层颜色呈黑色或黑色带绿。铜炉材料中含锡过高,接近青铜合金,铜炉表面生成绿锈。铜炉材料中含锌太高,接近黄铜合金,铜炉表面发黄,氧化层不致密。如果铜炉材料是黄铜合金或是粗铜,那么铜炉表面就会被氧化得粗糙或是不平,能见到砂眼等。真正的宣德炉都是纯铜铸造的,这一点可以从铜炉表面颜色可以清晰辨别。 (2)宣德炉器型。宣德炉样式多种多样,但是敞口、方唇或是圆唇是其基本形状,颈矮而细,扁圆鼓腹,口沿上置桥形耳,或兽形耳,三锥形实足或分档空足,具有明代陶、瓷器形的突出特征,具有流畅圆润、生动自然的造型美感。炉的构造由炉耳、炉身、炉足三部分组成。炉耳有:象耳、狮耳、环耳等,都成对置于炉身的两侧。有的炉不饰耳,炉身光素不作纹饰;有时还在炉身外部敲上些小块金箔。宣德炉炉壁厚重,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宣德炉之颜色。宣德炉表面有一层坚硬的黄金色,炉质特别细腻,变幻无常,似乎从内体透出奇特的光,韵味无穷。“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是同时代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项元汴对宣德炉的评价。明末清初冒襄则在《宣德炉哥注》中评论道:“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朱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宣德炉在宣德中期模仿宋代的烧斑,掩盖了炉的本质,就用一种外国产的卤液浸润、擦拭、熏洗,把色彩变为蜡茶。到了宣德末期,则更加显示它自然色泽,着色更淡。后人评论说,宣德炉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