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手机电影电影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手机电影电影化

浅议手机电影电影化   摘要:有着特殊制作手段和便捷传播途径的手机电影,其存在和发展都不能削弱和破坏“电影”的本体意义,因为手机电影理应就是一种更为电影化的电影形式。   关键词:手机电影;移动互联;电影化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37-2北京电影学院陈廖宇教授曾指出:“如果用传统方法和工具拍手机电影,其主要理念仍是传统电影的,而手机电影则是完全建立在手机概念上,用手机拍摄、剪辑、传输、下载、观看。” 汪黎黎《数字短片在“便携式媒体”中的生存图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第47页。这种观点呈现出全新的从理念到制作,再到传播都有别于传统电影的路数,将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的新型媒体艺术形式“手机电影”和“传统电影”划清了界限。   尽管这种颠覆性的“手机电影”新时代还远未到来,但美国短片电影频道电影节(Short Film Channel)这个专门为移动互联网视频启动的电影节在征片启示中写到:“VMS短片电影频道是一种新技术,在用户的移动电话和智能平板电脑上,将短片电影直接推介给全球观众,使电影人可以以一种全新且激动人心的方式获得观众。”在征片启示的通则中描述道:“短片电影频道宣告第一届手机电影竞赛的开始是一次革命性的移动电话电影节暨竞赛……作为手机视频信息的最前沿,彻底改革了我们发送和接受视频信息的方式。”http:///ShortFilmChannel关于手机电影的界定――移动终端播放、关于手机电影受众――全球观众,关于手机电影传播平台VMS,关于手机电影的商业发展前景已不单是理论界的讨论和先锋性的实验,而成为了电影这个名词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商业现实图景。   一、 关于手机电影   电影从最初的黑白默片到当今的彩色杜比环绕立体声宽银幕、环形银幕,其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都呈螺旋上升式变化。上世纪50年代,电视机开始在美国家庭普及,好莱坞电影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到了“60年代中期,美国家庭90%以上都有了电视……电视台与节目数量也与日俱增,不仅吞噬掉全部好莱坞的电影,还在电视上开始大量地播放欧洲影片”。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页。始终把电影当作生意来做的好莱坞当然不甘心被电视击败而采取了一系列反击举措,在技术上将宽银幕、立体电影、汽车影院、甚至嗅觉电影推向市场,在制作上启用少壮派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在题材上努力进行多样化拓展,在宣发上极尽所能地采用各种惹眼的方式,终于让观众们重返影院;70年代以后,“电影与电视争夺观众的竞争达到平衡。电影保持着(每年)10―12亿人次的观众,并且有了自己的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页。此后,好莱坞开始制作专供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电影,并转危为安、稳中求进。这种改变也促使电影形态逐渐成为一个可以自我生发的有机体,在新技术的挑战下逐渐调整、修复和发展,并不断衍生出新的存在形式,手机电影便是其中之一。   尽管很多观众通过手机电影得不到影院放映时视听震撼效果所带来的心理满足,但利用手机平台播放影片,并使观众养成手机观影习惯将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会分流部分电影观众,但正如著名导演谢飞曾言“分流一部分观众的同时,也会增加一部分观众,重要的是增加这一部分观众的群体究竟有多大,这决定着手机电影的发展。http:///m/c/2005-06-29/1228765726.html电影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不乏有很多质量低下的作品充斥耳目的现象,甚至有人认为会用DV就会拍电影。要想在分流中占优势,使用“手机电影”概念时就要强调这些手机电影符合基本的电影特征,具有良好的质量,因为手机电影是一种更为电影化的电影形式。   二、 关于“观看”   内存卡与胶片、磁带的不同、手机屏与影视银幕的不同、贴近化行为与观影、收视的方式不同,都决定了手机电影与传统影视的不同。而实际上,手机所提供的“私人空间”使得手机电影超越电影观影经验和电视收视经验而回归到一个“独享化”的观影感受。   从根本上而言,电影的审美经验是超日常的,在一个密闭的暗黑空间面对唯一存在的巨大银幕,那些恢弘的场面、局部的特写,稍纵即逝的画面、和谐动人的音乐和所提供的经验都是区别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奇观”。即便是最写实的电影中,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罗马11时》中那个人挤楼塌的故事,张艺谋写诗主义影片《秋菊打官司》中那个“要个说法”的人物,其实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正因为电影的经验是超日常的,所以电影追求视听的“奇观化”、叙事的“复杂化”,审美体验有限的“陌生化”,“手机电影”受到传播媒介的限制,貌似产生的是与此相反的审美感受。   其实不然,另起炉灶建立一个“专属化”的私有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