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洋淀艺术梦农村孩子志向世界舞台
白洋淀艺术梦农村孩子志向世界舞台 每逢周末,距离北京100多公里的河北省安新县端村镇,都会迎来一群北京名校的师生,给农村孩子教授器乐、芭蕾、美术、戏剧等艺术。简陋的教室成了练琴房,废旧的黑板上画着世界名曲的乐谱。“用艺术扶贫”是这些“候鸟老师”的初衷,通过艺术,他们种下了“让农村孩子站上世界舞台”的梦想。 “候鸟老师”:周末坐车3小时来农村上课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先吸气,吸足气再吹!”“把琴拿稳了,不要晃,眼睛看着五线谱,要学会手脑并用。”“这个节奏教了很多遍了,回家后一定要练习!” 长笛、短号、圆号、小提琴、大提琴、非洲鼓……伴随着老师们的讲课声,八九间教室传出各种乐器演奏的声音,这不是城市里的乐器培训班,而是河北省安新县端村镇的西堤小学。 2013年8月10日,在路上颠簸了约3个小时后,记者跟随来此上课的老师以及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到这个坐落在白洋淀景区附近的小学。下车后,走过一大段泥泞崎岖的乡间小道,来到学校,孩子和家长们早已做好准备,等待这些从北京专程赶来给他们上课的老师。 荒寂的院落,破旧的桌椅,落满灰尘的教室,没有空调,风扇大多“罢工”,闷热的教室里夹杂着刺鼻气味……这样的教学环境,与大提琴如此高雅的艺术碰撞,总显得有点怪异,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些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以及北京舞蹈学院的师生们。 掀开一个草帘,记者走进一间教室,与热气一同扑面而来的,还有孩子们用各种乐器敲打出来的混音,面对近10个孩子参差不一的演奏,志愿者教师张钰金(中央音乐学院大一学生)耐心之中夹杂着几分焦急,不时弯下腰,汗流浃背地挨个指导。 与教节奏课程的张钰金相比,另一间教室的老师吴昊则显得严厉许多,这个东北姑娘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她当时双修了徐悲鸿艺术学院的双学位,目前就职于中国东方交响乐团,是一名大提琴演奏员,她几乎每周末都来这里给孩子们教授大提琴课程。 “孩子们将来也不是非要靠这个吃饭,但至少能学会一样东西,还是挺好的,尤其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吴昊的这种想法基本代表了在这里授课的近20名老师的想法。 陪读家长:希望孩子别像他爹妈一样,什么都不会 在吴昊的班里,一个名叫刘子翔的10岁男孩练习得非常认真,但有时也会因为表现不好遭到老师的批评。刘子翔的妈妈刘艾瑛全天都坐在一旁,认真地帮自己的儿子做课堂笔记。 “我觉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就得好好珍惜。我们这些没啥知识的农民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点修养。农村人没多少文化,就盼着自己的下一代有所改变。”刘艾瑛告诉记者,因为她自己很喜欢大提琴,所以一开班就送孩子来学大提琴,正好孩子也很喜欢。 “孩子能遇到这么好的机会,我心里确实挺激动,因为我小时候没有机会接受这么好的教育,所以现在特别希望孩子别像他爹妈一样,什么都不会。”说到这里,刘艾瑛眼泛泪花,背过身抹了一把泪。 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端村镇有东堤、西堤、大河南三所小学,共计600人左右,初报艺术班的孩子将近400人,目前有将近200个孩子坚持学习。 “有些家长选择放弃,因为他们认识不到艺术对孩子将来有多重要。这么好的机会他们都不知道把握,我都替他们感到着急。”在刘艾瑛看来,学点艺术,至少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农村孩子的艺术梦:我想去国家大剧院演出 2012年6月,在中央芭蕾舞团与北京舞蹈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农村儿童芭蕾舞培训中心,全部成员来自端村当地的农民家庭。 在代课教师午休的餐馆――这个村里最豪华的两层饭店,记者见到了芭蕾舞班的“小明星”李紫依。面对记者,这个小女孩一点都不怕生,镇定自若地回答了记者所有的问题。 李紫依告诉记者,她6岁就开始学习民族舞,一直学到了8岁,寒暑假也没有中断过,但后来因为上学后要考试、复习、上功课辅导班,所以就放弃了,但自己一直很喜欢舞蹈,所以12岁的她又开始学习拉丁舞,直到村里这个芭蕾舞培训中心开班。 已经学习了好几个月芭蕾舞的李紫依说她最喜欢《天鹅湖》,为了学习芭蕾,她的脚曾经磨破流血,尽管这样,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她认为,在这个班里,她能得到专业甚至顶尖级的芭蕾老师的辅导,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问及为什么要学舞蹈的时候,李紫依很认真地告诉记者:“我的目标就是在国家大剧院正式演出。我想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中国农村的孩子也能上国家大剧院演出。” “我对孩子学舞蹈很有信心,因为她很认真,脚磨破了都不放弃。我希望孩子通过现在的学习,将来有出息,不让别人看不起。”李紫依的爷爷曾是一名军人,在自家开的饭店门前,他接受了记者简短的采访。 “让我们高兴的是,几乎每个班都有相当有天赋的孩子。”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