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半生浮沉 吴有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代宗师半生浮沉 吴有训

一代宗师半生浮沉 吴有训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个多月后的一个上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外交部长陈毅以及聂荣臻元帅等领导,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原子弹试制工作的几十位科学家。会客室里,周总理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位身份特殊的老人,他叫吴有训。   会见快结束时,周总理宣布:“下面请吴先生讲话。”只见老人缓缓地从沙发上站起来,望着满屋子核武英雄们的脸,竟然脱口溜出一句“同学们!”他猛然意识到场合并不妥当,立即尴尬地改口“同志们”,而台下的“同学们”已经发出了“哧哧”的笑声,这里面有钱三强、郭永怀、王淦昌、彭桓武、何泽慧、王大珩、朱光亚、邓稼先等人。   周总理一下明白了个中奥妙,连忙解围道:“吴先生你不必改口,还是称同学们更好,你是他们的老师,这里只有你有资格使用这个称呼,这是你的特权!”顿时掌声四起。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空前未有的一次师生盛会。有哪一个国家的原子弹或其他尖端科技项目,几乎清一色地由同一位老师教出的一大批学生共同研制成功的呢?吴有训有幸成为这一特殊现象的主角。这是他一生中意想不到的奇迹。   红土地上的传说   在江西高安一带,土壤如血色一般的红润。有关这里的土地为什么是红色的,流传着两种说法,有人说是上天赋予的奇特颜色,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人民特别勤劳,他们的血汗将这块土地染成了红色。正是在这片红色大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与众不同的作物。香甜似蜜的柑桔,是每年向朝廷进贡的水果;粒大饱满的稻米,品质绝不亚于任何地方的名牌大米;还有散发清香、耐腐蚀的香樟树,是既可药用又能制造工艺品的上好木材。   然而最奇特的是,在这片土地上不知道什么年代生长出一颗高大茂盛的栎子树。相传,只要哪一年这栎子树上结出了一百颗果实,高安一带就会诞生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初唐时期的“怪杰”王勃,北宋参与编纂《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刘恕,明末传授“桔槔汲水灌溉法”的农学家陈帮瞻……   到了19世纪末,据说栎子树又结出了一百颗好看的果实。1897年4月26日,在高安一带北部的一个村庄里,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伟大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吴有训诞生了。   吴有训的家虽在农村,但家境并不清贫。父亲吴起辅在外地经营绸布与颜料买卖,为人谨慎,善于理财,母亲邓氏聪明贤淑,勤劳节俭。父母将吴有训视若珍宝。因此,吴有训的少年时代在生活上基本是无忧无虑的。父亲还很早就为他请来了私塾先生。   这位私塾先生名为吴起瑞,是全村公认的有学问的人。但他发现,吴有训这个学生天赋聪颖,而且还十分用功,前程无法估量。他意识到自己很快就不能再继续给他提供指导了。   到吴有训12岁时,有一位族叔吴起銮从云南卸官回家,受族人之托,办起了一所新式的私塾。吴起銮是一位比较新派的人物,不但精于文史,也兼通数理,授课之余,还会讲些诸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类的话题。师承吴起銮之后,吴有训找到了科学启蒙路上最好的导师。他对于新式科学的兴趣油然而生,利用课余时间与老师探讨物理现象和进化论成了吴有训的习惯。在外做生意的父亲从汉口寄回家一摞书,其中有一本《物理常识》让吴有训着迷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1911年辛亥革命后,高安县城改旗易帜。民国时代到来,也伴随着新式的学校和教育。当地有名的瑞州合府学堂改名瑞州中学,扩大招生,广纳学子。就在这一年,在老师吴起銮的推荐下,吴有训报考了瑞州中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奇妙的X射线   戊戌变法,给当时的中国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多新风尚,例如“设书局,译西书”就是明显的进步。   当时上海的江南制造局曾翻译了一本名为《通物光电》的新书,是中国流行的第一部介绍X射线的专门著作。那时距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仅4年时间。   正在上中学的吴有训读了这本书,他感到X射线真是奇妙而有趣,脑海中浮想联翩,这X射线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人的眼睛看不到它,而它却能穿透人的身体,甚至连金属板也能穿透呢……一连串的问题指引着年少的吴有训向这道神奇的光线靠近。这似乎是一种历史的牵引,若干年后,这个已经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耐尔森实验室抓住这道神奇的射线,拿起一把“打开微观世界之门”的钥匙。   1916年,19岁的吴有训考入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在南高读书,吴有训并不是门门功课优秀,但在理化方面的成绩始终出类拔萃,显示了他在物理学上的天赋。当时学校提倡“重启发、重自修、重实验”的学风,加上吴有训从小刻苦学习、锲而不舍的韧劲,很快他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在吴有训升到三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理化部来了一位新教师,他就是刚从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的青年学者胡刚复。由他来专门教授物理,这对吴有训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幸运的机缘。因为胡刚复非常了解国外科学研究的前沿情况,而且他本人是专门研究X射线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