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终关怀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

临终关怀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   摘 要:人口老龄化与死因模式的转变提升了对临终关怀的需要。临终关怀是病人及其家属释放压力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表现。传统死亡观念阻碍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故急需将死亡教育纳入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以改变传统死亡观念,提高对临终关怀作用的认识,推广临终关怀的科学方法,并最终提高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死因模式转变;临终关怀;死亡观念;死亡教育   中图分类号:R8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2-0043-04   收稿日期:2013-10-28   作者简介:徐晓红(1960- ),女,江苏宜兴人,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从事高职院校管理工作。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alizing path of hospice care   XU Xiao-Hong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Nantong, Jiangsu,226007,China)   Abstract:The aging of population and change of death causes prompt the demand for hospice care, which is a requirement for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release pressure as well as a reflection of social progress. The traditional attitudes have imped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ospice care, so it is urgent that education on death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working plan of related departments to change traditional ideas about death,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that hospice care plays, and promote scientific ways of hospice care for the ultimate goal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hospice care service.   Key words:aging of population; change of death causes; hospice care; attitudes towards death; education on death   一、临终关怀的内容与目标   临终关怀又称“安宁和缓医疗”、“善终服务”、“安宁疗护”、“姑息疗法” 。桑德斯博士于1967年在英国首创临终关怀院。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料,涉及医疗、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临终关怀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以照护为主替代治疗为主,以整体服务的形式提供适度治疗,满足患者及亲属的心理需要。临终关怀服务的目的在于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减轻,病情得到延缓,生命质量得以提高,安宁、舒适地完成人生的最后旅程,从而使患者亲属的身心健康也得到尽可能的维护。临终关怀服务包括四个方面:(1)对临终者进行姑息性治疗和护理,使其疼痛得到缓解,症状得到控制,增加其舒适感。(2)理解临终者的情绪,尽最大可能减轻焦虑和抑郁,使其从复杂的心理定势中解脱出来,坦然接受并面对现实,避免情绪失控和极端行为,安详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3)给临终病人留下安排后事的机会,最后一次履行对社会、家庭的职责,如对亲人的希望、个人遗产的分配、债务的处理、器官捐赠等。(4)帮助亲属做好临终与后事安排,包括临终照护安排、治疗方式、殡葬计划等。   二、临终关怀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1.78亿,占13.3%[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因此,临终关怀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的现实国情。   (一)临终关怀是人口老龄化与死因模式改变的需要   老年人口是一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群体,据民政部透露,全国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有940万,部分失能老人更是多达1 894万。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恶性肿瘤已替代呼吸系统疾病成为全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因[2]。也就是说当前社会的死因模式已经从从前的急性病为主发展为现在的慢性病、难以治愈且痛苦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