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乡村图书馆别样阅读风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外乡村图书馆别样阅读风景

国外乡村图书馆别样阅读风景   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知识的芳香沁入心扉……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乡村图书馆, 每个人也都有对图书馆的温馨记忆。在很多地方,图书馆曾经是地标性建筑,不少人甚至还因而改变了命运。   比利时:书村雷都   夏日清晨,比利时阿登森林里的小村雷都如同往日般寂静,只听得见鸟叫蝉鸣,闻得到花草香与旧书味。这个不足500人的小村庄已有1100年历史,原本名不见经传,如今作为欧洲的第一个书村,已拥有20多家书店,每年吸引20万游客到访。   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村民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过剩,雷都一度经济萧条,了无生气。   后来,当地的古文物收藏家安斯洛特,受英国海怡书镇的启发,将废弃的马厩和谷仓改造成书店,并在1984年的复活节周末举办盛大仪式,1万余名游客和书商闻声而来,书村由此诞生,雷都得以“复活”,也鼓励了周边国家,陆续发展图书小镇。   一年一度的“书香夜”,是小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当地的书店和餐馆会一直营业到凌晨。从中午开始,游人渐多,一些村民在路边摆起了蛋糕铺、奶酪铺和烤肠铺,树荫下凉风习习,书店里的“书虫”们则沉浸在阅读乐趣中。   比利时有法语、荷兰语和德语三种官方语言,与周边的法国、卢森堡、荷兰、德国等地语言相通,因此当地书店的多语言、多文化特征,也是这个小书村的魅力所在。   有意思的是,村庄里的书店老板也有相似之处,其中一半左右是神采奕奕的退休老人;另一半是只有周末才营业的兼职老板,书店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乡村休闲与爱好的方式。   73岁的吉贝尔斯退休前是比利时空军飞行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雷都经营书店,并很快在此定居,只因为“生活安静、空气新鲜” 。在他的书店里,还有一位82岁的书法老先生德贝斯,他用雅致的英文字体给游客制作名片,并加盖冷杉树叶形状的彩色印章。老先生每月在雷都工作一天,用他的话说,“干活就像在度假”。   小书村的生活多有不便。比如,最近的银行和邮局在10公里以外的城市,最近的医生住在8公里以外的地方,最近的消防车开到村里至少需要30分钟。但村庄贴近自然,远离城市的尘嚣,数不尽的精神食粮,让许多人乐在其中。   尽管如此,在整个书村里,没有一家书店能够将经营作为全部经济来源,书店的主人都需要依赖养老金或者第二份职业。雪上加霜的是,近几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致使雷都的游客数量明显下滑。   目前村里的所有书店都只收现金,因为银行刷卡系统收费不菲。在一家名为“疯狂城堡”的书店里,老板娘范道恩还在使用一台非常老旧而笨重的台式电脑。她提议说:“要尽快走出危机,就应该引进更多语种的书籍,不断想办法,让小书村越来越国际化。”   印度尼西亚:集装箱图书馆   从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城市泗水驱车3小时,便可到达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巴都镇,“巴都”在印尼语中意为“石头”。小镇一半以上人口种植苹果,还保存着浓厚的乡村气息。在质朴得甚至有些简陋的小镇上,名叫“阿明”的图书馆,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家喻户晓。即便是在1500公里以外的首都雅加达,许多人对这个名字也不陌生:“就是那个集装箱垒起来的图书馆!”   7个海运集装箱被漆成红、黄、蓝、绿、紫5色,看似随意地堆叠、延伸,构成图书馆的主体。整座建筑由金属、玻璃和混凝土构成,箱式设计工业感十足,与周边的田园民宅形成鲜明对比,丝毫没有不协调之感。在图书馆附近摆摊的兰巴赫说:“我经常看到有人在图书馆下面拍照留念,它已经成为我们镇的地标了。”   负责设计图书馆的工程师乌马拉解释,之所以选择集装箱作为图书馆主体,是有意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尝试以新颖的造型吸引读者入内一探究竟。此外,印尼港口囤积了大量废弃集装箱,回收价格十分便宜,经过整修、喷漆、组合后二次利用,既经济又环保。   “我们还想借助图书馆传达一个理念”,乌马拉说,“这些集装箱曾经载着货物远渡重洋,而阅读也能将人的精神带到更广阔的空间。通过阅读,小镇居民足不出户就能环游世界。”   和外部造型一样,图书馆内部也是以色彩划分区域:二楼绿色集装箱为登记处及随身物品寄存区,椭圆形的白色房间是儿童阅读区;从紫色集装箱拾级而上,便可来到三楼,红色集装箱提供科技及教辅类书籍,黄色集装箱陈列时尚、家居等杂志,蓝色集装箱则为畅销、娱乐书刊阅读室。   管理员迪安?柏蒂薇介绍说,图书涉及教育、休闲、人文、科技等类别,大多为印尼语书刊,也有英语读物。现有馆藏约1万册,馆员定期前往泗水、玛琅等周边城市购买书籍。集装箱图书馆,架上书籍虽然不太多,但排放有序、一尘不染,许多书更是被管理员细心地套上了透明封套。   柏蒂薇说,自2008年底正式开放以来,图书馆每天接待50~80名读者,其中镇里的中小学生占七成以上,周末和考试前夕读者时常破百,来不及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