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隐逸高人”情节模式原因
论“隐逸高人”情节模式原因 摘 要:从古至今,很多小说和传记中都出现过“隐逸高人”的情节:神仙、高人隐逸在民间,遇到事件后用身份或能力解决,同时现出原形。这种大量存在的情节与中国文化和汉人心理有莫大联系,具有研究的必要。本文就从作者思想和读者心理两个方面来探讨“隐逸高人”情节模式的原因。 关键词:隐逸高人;情节模式;儒家思想 引言: 自古至今,中国小说、传说中经常出现一种情节:神仙、高人或贵人隐逸在民间,遇到事件后,用身份或能力去解决,同时现出原形。我们称之为“隐逸高人”。这种模式源远流长,如周朝的姜太公;“圯上受书”的黄石公;《搜神记》卷五中周式逢一吏,而吏能管人生死;卷十六中阮瞻与一客辩论,后乃知其为鬼;《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中神仙麻姑降而蔡经不识之事。《金莲仙使》、《混元盒五毒全传》、《画图缘》等古本小说中,这种模式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到现代,《天龙八部》的扫地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康熙都是这一模式。在《吕祖全传》及后传中,49个故事,就有33个是这种情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受儒家文化和读者代入感两个因素所影响。 一、作者思想 (一)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情趣 从全书三分之二都是这种叙事结构可看出,“隐逸高人”的情节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叙事模式作为小说家实现其创作意图的一种方法,说到底是一定的艺术观念的产物。而在这个艺术观念的背后,我们所看到的是整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范式。”[1](p38)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文化。陈恩虎《刻书家汪淇生平考》一文中考证《吕祖全传》作者 “少年时期曾攻读举业,青年同当时知名文人结社酬唱,晚年弃儒坐道”[2]然而,汪淇即使弃儒,还是受到了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隐逸”情节中。 首先,高人隐逸的原因有:1.救世,如石上方窍、赵州医跛、江陵医眼等;2.使命,如终南小道人送吕祖魂魄,钟权离等化身为乞丐度化吕祖等;3.游世或回报信众,如武昌卖墨、罗浮游山、永康酒楼等。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救世”,因其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论语》“泛爱众,而亲仁”“节用而爱人”、《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3]等都表现了儒家救世的精神。其根本宗旨就是提倡个人为集体服务,因为重视群体,所以个人的地位相对较低,主角的低调也来源于此。此外,百姓祭祀奉祖,是希望得到神仙先祖的保佑。所以中国文学中的“高人”一定是愿意对百姓施于援手的人。作者加入此情节,不仅符合中国儒家传统的审美情趣,也满足了百姓在困难中渴求援手的愿望。所以,儒家传统的救世思想是高人隐逸在凡间的原因之一。 其次,高人在救世时总是默默出现。这体现了儒家“谦逊”和“言行合一”的精神。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3]。若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那么即使他做了善事,也会被认为品格有问题。所以《吕祖》中,吕祖不仅开始时没报出名号,就连离开时,也只隐晦地留下了名字。此外,儒家非常注重言行合一。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还没有成功便说出名号的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如吕洞宾,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神仙,在做事前先报出名号,就会让人认为是个冒名顶替、招摇撞骗的神棍(成都持丹)。“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急于让他人知道自己“影响力很广”的名字,不是因为自己没有真的本事便是沽名钓誉。因此,小说中的主角不会轻贱地说出自己的名号。 (二)美化道教角色 神仙下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作者要把神与人的关系拉近,进而美化道教。儒学中,人人努力皆可成为圣人。佛学中,仙人普度众生。而道家的仙人若是高高在上,便失去了竞争力,不易普及。所以仙人要有亲和力,要出现在凡人当中。 其次,美化道教的方式就是塑造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仙。神仙若同凡人一般追名逐利,就没有了“神性”,更不会受到百姓的崇信,达不到传播道教的目的。 最后,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隐逸之人都是高人。如“姜太公之周武王、张良之刘邦、诸葛亮之刘备、李沁之李亨、陈抟之赵匡胤、刘基之朱元璋”[4]。塑造厉害的道教仙人,自然要设定其隐姓埋名了。 二、读者情感 小说的传播活动是在社会控制下进行的。所谓社会控制,“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社会内部各种控制关系的总和”[5]p95。小说的传播者乃至受众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都不自觉地对小说传播作出控制。因此,“隐逸高人”的情节模式也是读者情感的产物。 (一)叙事视角与读者情感的代入 “在整个复杂的小说写作技巧中,视点(叙述者与他所讲的故事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6]作家叙述一个故事时,一定会有一个隐藏的叙事视角代替读者关照世界。而有三种情况会让读者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到视角所属的角色中:一.最开始描述的角色。读者会先入为主地代入其中;二.主角。通常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版).pdf VIP
- 《工程化学基础》教案-第3章-2011.ppt VIP
- 抗日英雄王二小.pptx VIP
- 第5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老友记台词剧本第一季第1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报告模板.docx VIP
- 全套SPC表格(很全面) CPK.xls VIP
- T_CI 540-2024 红枣蒸馏酒生产技术规程.pdf
-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高速公路通信迁改).docx VIP
- Part3-4 Unit6 Craftsmanship课件高一英语(高教版基础模块2).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