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坚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坚守

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坚守   【摘 要】本文由2012年底两则医患新闻报道,探讨新媒体时代坚守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困境及相应的对策。新媒体时代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几大难题:一是零时间信息生产对新闻时效性的重新定义,二是公民记者成为影响新闻场域的新兴力量,三是新媒体浮躁氛围下寻求存在感。要解决这些问题,重构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从传媒业、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标准与伦理等多个向度做出努力。   【关键词】新媒体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报道   2012年底,央视《新闻联播》“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新闻和“89天婴儿死亡”事件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一些新闻媒体的表现也引发人们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新思考。面对新媒体时代错综复杂的传播环境,我国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坚守的困境。如何创新方法,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真谛值得学界和业界认真思考。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源起于美国,学者盖伊?塔奇曼认为它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①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47年以哈钦斯为首的新闻自由委员会报告《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新闻界》正式提倡媒介专业化。②   学者普遍认为我国最早在20世纪初便有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新闻专业主义有两大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③它尤其强调新闻业的职业规范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当今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   二、两则医患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失守争议   笔者认为,考查这两则新闻报道是否出现新闻专业主义失守需还原报道过程本身。可将事件及报道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报道前期,分析媒体对事实与议题的选择与加工;二是报道后的舆论期,主要考查新闻媒体如何应对升温的正向或质疑舆论。   1、央视“最美乡村医生”报道   (1)报道前期――新闻事实欠全面。12月8日、9日,央视《新闻联播》“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新闻中播报新疆特克斯县乡村医生送小孩就诊的故事。随后,该新闻引起众多网民质疑。但最终在网民的主动寻找证据进行解释中该新闻真实性得到证实。   回溯该事件的产生和央视的报道,不难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央视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欠全面。受众因为存在地域和知识背景等的差异,对新疆特殊地势并非都熟知,而新闻中并未对此做附加解释与说明。   (2)舆论期――遭遇质疑时的解释缺失。报道出现后,有网民对新闻事实提出质疑,而面对众多质疑央视并未直接回复。随后特克斯县外宣办主任田浩称出现质疑的原因是网民对新疆不了解而产生误解,新疆山友救援队长杨军10日发微博证实田浩的说法并在微博上公布了相关示意图。整个舆论期可概括为“网民质疑――央视沉默――网民求证――央视沉默”,央视在报道遭遇质疑过程中的一定程度上的“失语”表现使人们开始怀疑其新闻专业主义的实际践行。   2、“89天婴儿死亡事件”报道   (1)报道前期――事实未经核查。12月15日中午12时左右,在盐城市射阳县射阳港桥十字路口,发生一起严重车祸,23岁的母亲当场死亡,89天的男婴巴成轩被紧急送往射阳人民医院抢救,但最终死亡。12月18日人民网发题为《男婴遭遇车祸受伤送医 医生以先挂号为由拒急救》的报道,而后许多媒体和微博大V纷纷转发和评论。但男婴死因到底如何,众多媒体缺乏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核查与挖掘。   (2)舆论期――主动判断缺失。事件升温期,许多媒体、微博大V不经核实直接转发和评论,评论言辞也相当吸引眼球,诸如“躲过车祸躲不过‘挂号’”、“医生态度冷漠”等。网络舆论纷纷倾向于批评医生、惋惜男婴之死。而后,12月22日,新华社快讯新浪官方微博发消息称医院监控视频显示伤者到医院一分钟后被送入CT室,并附上视频,网络舆论转向同情和赞扬医生,批评众多媒体。   整个舆论期可概括为“人民网报道――媒体、微博大V转发――网民批评――新华社快讯辟谣――网民批评”,网民的评论是紧随相关媒体和网络意见领袖的。该事件报道的争议点集中于相关媒体和微博大V在转发和评论过程中对事实真实性的主动判断缺失。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面临困境的原因   通过分析上述两则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失守争议,不难发现新媒体时代尤其是微博传播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困境与挑战,笔者认为,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零时间差的信息生产对新闻时效性的重新定义   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的信息生产呈现的是零时间差的状态,信息载体永远处于不断变动的链条之中,信息生产和传播处于碎片状态和“未完成状态”。④新闻报道呈现的是一种“全时性”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它重新定义了新闻时效性。因此,媒体在时效性方面承受更大的压力。   2、公民记者成为影响新闻场域的新兴力量   根据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新闻专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