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宁波民信局兴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近代宁波民信局兴衰

论近代宁波民信局兴衰   摘要:宁波民信局产生时间较早,其业务在五口通商之前就已延伸至内地,五口通商后迅速覆盖全国。宁波民信局的经营模式相比其他信局更加完善,其经营范围之广、信局数目之多也异于其他信局。随后,宁波信局因自身的缺陷及邮政的压制而逐渐衰落,虽然采取了联合请愿、走私等方式进行抵抗以求生存,但均以失败告终。宁波民信局虽于1935年被罢废,但其服务理念及为求存而采取的联合请愿等方式于今仍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宁波;民信局;邮政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  目前学术界关于区域性的民信局研究主要有尤政的《北京民信局史略》[1] ,朱萍的《贵州民信局的兴废》[2] ,黄兴龙的《温州民信局的兴与衰》[3] ,苏全有、崔海港的《论近代上海民信局的兴衰》[4] ,苏全有、徐临源的《江苏民信局兴衰述评》[5] ,郑挥的《宁波发现早期民信局封》[6] ,王振忠在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上所作的《宁绍信客研究》[7]对宁波信局略有述及,但其侧重于对宁波、绍兴等地信局的诞生进行讨论,而对于宁波信局与官方邮局的博弈,笔触甚少。此外,张守广的《宁波商人与民信局兴衰述论》[8]从宁波商人的角度阐述宁波民信局的兴衰,也没有触及宁波信局与邮政的博弈。宁波信局在全国信局中居“执牛耳”地位,其与邮政的博弈过程让人深思,而学术界少有触及。有鉴于此,笔者以宁波民信局的兴衰为视点,梳理其脉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区域性民信局研究做一点有益的补充。   民信局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中叶,衰于清末,及至民国,民信局式微。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邮递机构,在民国时期国家邮权日益统一的境况下,民信局仍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实属不易。清代“官民分立”的邮政体制,使民信局承担了传递民间书信的主要任务。民信局灵活的收寄方式,比邮政局更低廉的寄送价格,经营百年的邮递网络,是其在民国时期国家邮政借助政权高压下生存的关键。民信局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产生至1935年民信局完全消弭,历时五百余年。五百年间众多民信局兴衰起落不可胜数,其中影响最大当属宁波信局“然说者谓此中翘楚,当推宁波信局,盖甬人善于经商,故运用心计,亦较灵敏。”(见王柽.《一千种邮政》,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第124页。)。笔者拟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邮政局拟定邮章“光绪二十二年规定邮章,凡有邮局之处,各民局应向官局挂号,此外俱不得擅营送信业务,违则处以罚金。此种挂号民局,所有往来通商口岸之信件,应装成总包,照章纳费,而由邮局转寄,往来内地之邮件,亦令信局代理邮局办理,信局收取往来内地信资,许仍各按其旧准。”(见张梁任.《中国邮政?上卷》,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第29页。)始,至1934年民国邮政统一全国邮权“至去年年底,民局全部取缔,邮政独占于兹完成。”其中去年年底为1934年年底(见张梁任.《中国邮政?上卷》,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第30页)。止,观察宁波民信局的发展演变,探讨其与国家邮政之间的关系。   一、宁波民信局的产生与发展   信局是商人独资或合资开设的邮递机构,实行总分号制,设分局于各城镇,以传递书信收取“信资”为谋利手段。一般认为,信局最早是由宁波人创设,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宁波信局的禀帖称:“局等信业,在长江南北洋,自乾隆朝创始,迄今百余年,内河之局数百年,纳捐已有数十年。”[9]由安徽通志馆纂修的《安徽通志稿》中有记载:“海通以后,宁波信局乃应运而兴,其组织严密,亦不亚于泰西之邮局也。”[10]此外,宁波民信局在全国的民信局当中经营状况也属最盛。“……以宁波为其中极。其营业于清道、咸、同、光之交为最盛,初仅沿海各省有之,后渐推广于内地,远届东三省及陕、甘、新疆。当其最盛时,全国大小信局,无虑数千家,其营业范围除国内各都会市镇外,且远及于南洋群岛……”[11]11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口通商之后,上海商业日趋繁盛,各商家争相在上海设立总局之时,宁波帮中的经营者凭借其灵敏的商业嗅觉,在各埠设立其信局分局或代办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汕头首批被列为邮政代理机构的民信局有19家,其中属宁波民信局的有:全泰盛、福兴康、老福兴、董泰仁、郑和协、荣昌诚、沈昌盛。”(见王琳乾、邓特.《汕头市志:第3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909页。),星罗棋布,并互相联络,使其在信局间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时人称宁波民信局“执牛耳”,“信局乃宁波人独占”。   宁波民信局的业务随着宁波帮的崛起而不断扩展,在沪、京、汉、津等地业务规模扩大显著,尤其在上海,宁波帮垄断贸易,控制金融,操纵信业。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后,宁波有全盛、协兴、福润、永和、正大、和泰、仁昌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