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新军清政府高价培养“掘墓人”
清末新军清政府高价培养“掘墓人” 百余年前的辛亥革命埋葬了清王朝,殊不知这场革命的主力恰是清廷为挽救其统治寿命而苦心编练的新军。之后,这支新军的主力又演变为北洋军阀,割据中国十余年,直至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这支新军才退出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按西方国家军队编制的新军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调集当时全国“精锐”前往应战,结果却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大地刺激了国人和清朝统治者的神经。这个曾经的“学生”、为很多人所不齿的小小岛国,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竟然打败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为什么自鸦片战争以来即开始进行整顿的中国军队仍然如此不堪一击?痛定思痛之后,清政府决定进行军事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借鉴西方,编练新式陆军。 1894年10月,清政府责成广西按察使胡??于天津小站招募壮丁5000人,编成10营,号称“定武军”。“定武军”是按西方国家军制编练清军之嚆矢。这种不同于旗兵、绿营、勇营, 拥有西式装备, 接受西式训练的军队, 被称为新军。“定武军”初建时屯兵天津马厂,后驻扎天津小站,开始“小站练兵”。第二年,袁世凯接替小站练兵事务后,改“定武军”为“新建陆军”。同时,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亦编练一支新军,定名为“自强军”,聘请德国教习,枪械、兵法均仿照欧洲,后在湖北练洋枪队二营,并将此种制度向各省推广。 1901年,鉴于八国联军入侵中陆军显示出的战斗力低下、懦弱、混乱等情况,清廷下决心改编军队。下令将战斗力较强的军队改为常备军,其余编为续备军,同时加强洋枪操练。1904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统一军制,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将全国划分为36镇(军区),将军队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 清王朝之所以强调改革兵制、编练新式陆军,就是因为他们原来所依赖的旧式军队腐败不堪。当时的革命浪潮日益高涨。不仅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势力日益强大,农民的自发斗争也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因此,清廷在“上谕”中宣称:“非练兵无以卫国,亦非练兵无以保民。”可见,清政府编练新军,是为了镇压日益高涨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 然而,编练者的主观愿望与被编练者的思想情绪,却是尖锐对立的,编练新军的反动宗旨与编练新军本身之间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一个社会想把军队西方化而让其他方面保持原样,这是空想。”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即是清政府派出的早期海军留学生。清末大批留日士官生转变为革命党人的事实说明,军事的近代化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差距促使激进的近代军人逐步逾越传统文化和体制的轨道,充当社会政治变革的马前卒。 新军中的革命元素 清末新军既“仿西法”编练,采用新式的洋枪洋炮洋装备洋技术,就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所以,在招募新兵时,往往会优先招募能识文断字之人。由于清政府举办“新政”,废除科举,很多知识人也仕进无路,便纷纷投入新军。当时秀才当兵已成普遍现象。这些入营当兵的知识人,大多是既无力出国留学,也没有机会上新式学校的贫寒家庭的子弟。他们是在失学又失业的情况下被迫投军的。所以,他们也不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又由于他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读书看报,所以较易接受革命思想。 旧式清军主要依靠武科举择取将材,而新军则主要依靠专门军事学校培养干部。新军将领,主要是依靠国内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以及官费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充任。国内武备学堂最有名的莫过于李鸿章于1885年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这里曾走出如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王怀庆、靳云鹏、齐燮元、卢永祥等一大批北洋风云人物。清政府为了培养新军干部以及军事学校的教习,还不惜重资,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外国学习,其中又以留日学生占多数。日本的振武学校就是专门为中国陆军留学生而设立的。但是,这些陆军留学生,与其他留学生一样,出国后思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很多人接受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他们认识到中国要发愤图强,必先推倒清室。于是他们纷纷加入同盟会,未入会者很多也都同情革命。这批陆军留学生毕业归国后,或充任各省新军的协统、标统、管带乃至镇统,或安排在京师练兵处或各省督练公所任职,或任教于各省陆军学堂,从而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因此之故,革命党人确定了联络新军发动革命的方针,在高素质的新军中发展武装力量。早在同盟会成立前,湖北革命党人便把争取新军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更注意做新军的工作,在陆军留学生中大量发展同盟会会员。湖北的部分革命党人先后投军,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周围的新军士兵,并且在新军中组织各种革命团体,相继成立了文学社、共进会、军队同盟会等团体,新军中有文学社社员3000多人,同盟会会员2000多人。革命党长期深入士兵之中,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革命道理,揭露朝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