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黑龙江拉林拜访260年前北京来“下放户”.docVIP

去黑龙江拉林拜访260年前北京来“下放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去黑龙江拉林拜访260年前北京来“下放户”

去黑龙江拉林拜访260年前北京来“下放户”   去拉林探访260年前从北京来的“下放户”。三人(编者注:三人为将军韩锡平、战斗英雄孙玉国、作家李占恒)达成一致。我立即给索额图的十二世孙,在黑龙江省民委就职的何永打电话,说明心意。他说:“好,我陪你们去。”   2000年,一册散落民间的清嘉庆年间的官方档案《拉林阿勒楚喀京旗原案》在拉林被发现,经专家考证,揭示出一段近乎被淹没的历史――从乾隆九年到乾隆二十四年(1744年至1759年),3000多户来自北京的闲散八旗子弟,被迁往拉林阿勒楚喀屯垦定居!拉林阿勒楚喀是今天的拉林与阿城。于是拉林一夜之间为史学界、新闻界、旅游界所关注,于是关于“来自北京260年前‘下放户’”的报道通过纸媒、网媒向世界发布开来……从大量的报道及学术文章里面,我大致厘清了如下史实:   清政府出于内政――京城稳定,军事――防御外患考量,决定把闲散在京的旗民迁往拉林阿勒楚喀地区屯垦定居。过惯了都市生活的八旗子弟没人愿意去关外种地,于是清政府恩威并施:哥儿俩的必须走一个,哥儿仨的一定要走两个;去开荒种地的人家,2家给1挂车、5匹马,5家给1盘碾子、1盘磨……   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功劳大小,其子弟凡闲散在京,一律走人。这一来,在迁移的3000户里面,高官显贵的子弟占相当高的比例:康熙初年四位辅政大臣里,就有首辅索尼及鳌拜二人的后裔“下放”来。此外,有清朝开国功臣、征南大将军、兵部尚书谭泰的后裔;盛京都统、南海海防大帅富升的后裔;清初户部郎中、钦差大臣宝武的后裔:乾隆年间大臣鄂尔达、鄂尔泰的后人;“大清国第一贪官”和?的族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族人……其中,令我们最为感兴趣的是索额图(索尼之子)的6个儿子“下放”拉林。   索额图是与黑龙江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人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率使团远行尼布楚,参加中俄边界谈判,作为首席代表的索额图与俄罗斯的戈洛夫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由于以索额图为首的清朝使者的努力,比较公平地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否则,俄罗斯的哥萨克就不是在黑龙江钦马了,他们将越过黑龙江,到嫩江,松花江,辽河……洗刷他们的战刀。作为军人,我们记得这个条约,我们记得索额图这个人。   索额图的后人集中在正黄旗头屯,即现在的红旗乡孤家子村,皆何姓。   何氏祖先,系赫舍里氏,居辽宁苏子河流域,其姓氏衍化为多种汉姓,拉林的赫舍里氏取何为姓。拉林何氏习惯从索额图那儿说事儿,个中原因有二:一、第一代拉林何氏,是遭遇“下放”命运的索额图的6个儿子:二、“下放”来的第二年,何家便派人潜回京城,将索额图的遗骸从北京背来,安葬在正黄旗头屯――索额图是族茔里的祖宗。   上述史实,有保留在“下放户”后人手里的档案、圣旨、家谱、老影(祖宗画像)等文书支撑。如今260年前“下放”来的北京旗人,依然保留不少早年的生活习惯,如日常用语,京腔京味;待人接物,规矩大,说道多:饮食作息,有许多源自于北京,且被北京人丢弃的古老习俗。因此有学者评价说:“源于北京的京旗文化,今日已所剩无几,唯拉林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京旗文化。”   何永没能请下假来,他把电话打到了孤家子屯老支书、索额图的第十一世孙何宪清的家里,请这位本家大爷接待我们。   “其实,不用我侄子打电话来,我记得那年这位(指我)沈阳军区来的同志来采访,回去还把合影照片给我寄过来了。”70岁的老支书热情地把我们让到屋里。   我信守一个承诺,一路之上无论与谁合影,都把照片寄给人家。没想到再来,它竟成了我们的“介绍信”。   今天,何宪清请来了堂弟何玉凯。我们的谈话是从“为什么你们同辈兄弟的名字不‘泛’同一个字”开始的。   何玉凯说:“我们满族人不同汉族人同一辈‘泛’同一个字,我们比较自由,随意取名。我们孤家子村600户,其中300多户姓何,300多户1000多人都供奉同一个祖宗――索额图。索额图6个儿子,全部‘随龙’由北京来到拉林(他们把‘下放’,称作‘随龙来的’,那意思是说,当年乾隆皇帝亲自送他们到拉林阿勒楚喀来的,而史实无据)。我哥(何宪清)是索额图六子那支的,我是老大那支的。”   何宪清说:“村名‘孤家子’,并非因为这儿何氏‘孤独一家’,而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古代皇上大臣都‘称孤道寡’表示谦卑,我们祖上取村名‘孤家子’,表示我们虽然身居荒山野岭,但出身乃贵族豪门大户人家。”   索额图与俄罗斯谈判,成功划定边界,有功;后去新疆成功平叛,又有功……不料回到朝廷卷进宫廷恶斗,被乾隆定为“大清国第一罪人”,死于大牢,草草埋葬。他的6个“下放”拉林的儿子挂记扔在北京荒野的父亲,便潜回北京,将索额图的尸骨装起来,背回拉林。这段史实有争论,但拉林何氏力证索额图移葬拉林,何宪清说:“这事儿,祖上有交代,就葬在村东北一公里,何家大茔里。”   2007年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