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会理陶及其现状调查与研究
四川会理陶及其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会理陶作为西南地区民窑高温釉陶的重要代表之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会理陶的最大特色是其釉料以会理当地的天然矿石为主要发色原料,釉色烧成稳定,光洁度高,色彩浑厚素雅。由于历史的变迁,会理陶逐渐势微,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陶瓷类型,会理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保护、调查和研究会理陶迫在眉睫。 关键词:会理陶;制作工艺;艺术特色;产业现状 四川会理陶历史悠久,自宋末元初建窑烧制以来,五六百年窑火不息,加之得天独厚的胎料和釉料,成就了会理陶独特的工艺和多样的风格。 会理陶经高温一次烧成,由于吸水率低,坯体致密,故属于炻器(接近瓷器),会理陶釉色烧成稳定,光洁度高,釉面效果浑厚素雅,自然纯朴。本文以会理陶的自然文化生境为依托,结合笔者对会理陶的现场调查,主要介绍会理陶的制作工艺流程、艺术特色以及产业现状。 1会理陶的自然文化生境 被称为“横断山民族走廊”的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处于四川省与云南省的交界处。会理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常年无霜。当地的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的“乌拉尔”。会理历史悠久,文化渊长,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对外开放县。会理境内有汉族、彝族、傈僳族、傣族、回族等22个民族,民族风情独特。会理是我国古代川滇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必经要塞。会理自元代就有大批移民迁入,这些迁入者中有文人学者,也有手工艺人,他们用中原文化浸润当地居民,蜀风滇韵,各方交融。会理古城积蕴的厚实的文化传统,极大的影响了会理陶的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也催生了一大批技艺超群的工艺大家,像马少武、张浩波、张碧春、韩正学等,还有各大艺术院校的大师们,特别是毛超群、罗明遥老师对丰富会理釉色功不可没。正是由于会理气候温和,矿产丰富,文化兴盛,贸易繁荣等客观条件,为会理陶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文化、经济环境。地处西南边关的会理陶,因为地理条件上的天然屏障,不会像官窑那样因改朝换代、蒙受兵灾而停止烧造。 2会理陶制作的工艺流程 (1)制泥。会理陶的胎料主要产于距县城约15公里的原会理美术陶厂的后山――白泥山,山上有原生粘土和二次沉积泥,泥料的配制十分灵活,一般按陶器造型的需要选择以粘土或二次沉积泥为主料,也可将二者混合作为主料,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泡沙石,助溶剂等配料,再经过洗选、粉碎、过筛、清洗、沉降、压液、练泥、陈腐。会理泥料的可塑性很大,在成型时需根据器型大小选择粗或精细泥料。 (2)制坯。会理陶的坯体主要是通过拉坯成型或注浆成型,拉坯成型的传统会理陶使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慢速轮制工具。会理常年多风,气候干燥且日照时间长,使得注浆成型的效率非常高。当地陶厂和一些陶艺作坊都存有数以万计的石膏模子。在制坯时要充分考虑到坯子阴干和烧制后的收缩比,根据不同器型大小需要和泥料的软硬程度适当进行放尺。除了拉坯成型和注浆成型,还可以通过手工捏制法,盘筑法,打泥片,印坯等方式制坯。 (3)修坯。为了使会理陶的表面更加光洁、细腻,便于施釉,需要对其进行修坯。成形后的会理陶坯必须进行干燥,当坯体有一定的强度时,即当地人称为“牛皮坯”(坯子的颜色呈现为牛皮纸般的暗黄色),即可开始修坯。 (4)施釉。会理陶施釉之前必须清洁坯体后才可上釉。会理陶常用的施釉方法有浸釉,喷釉,浇釉,刷釉、荡釉等,有时打破常规的施釉方法会得到不少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会理陶的釉色多以乳浊釉为主,釉浆的覆盖力很强。在施釉之前要充分了解各种釉色的特点,注意釉色的收缩率和流动性。 (5)烧制。经过成形,干燥,修坯,施釉后的半成品,必须要经过高温烧制才为成品。早期会理陶是在依山势而建的阶梯龙窑中烧制,烧窑所用燃料是当地的木柴、松柴等,窑具种类主要有间隔器(支钉,当地人称为抱母鸡籽)、匣钵等。会理美术陶厂于1977年引进推板窑,批量生产工艺陶,但烧制费工费料,且成品率也不高,所以现在通常使用电窑或气窑。会理陶的烧成温度在1200~1270℃左右,烧制的温度根据各种釉色的需要而变化,烧制的时间在8~10个小时。由于当地优质而稳定的胎料、釉料及当地陶工的高超技艺,会理陶得以在氧化气氛中一次性高温烧成。成品的收缩率大概在20%。 3会理陶的工艺特色 会理陶属于民窑生产,生产工艺不受任何束缚,工匠艺人均来自民间,生产随心所欲,产品多为满足大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些产品不免粗糙,但有一股沉稳、古拙的气息。会理陶的产品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得以畅销云南、四川的很多地区。 会理陶采用高温无铅釉彩烧制,釉层玻化,坯体瓷化,属于日本等国称为“炻器”的范围。会理陶的最大特色是其釉料以会理当地的天然矿石为主要发色原料,釉色烧成稳定,光洁度高,釉面效果浑厚素雅,自然纯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