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园林景观“诗情画意”创设途径.docVIP

浅析现代园林景观“诗情画意”创设途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现代园林景观“诗情画意”创设途径

浅析现代园林景观“诗情画意”创设途径   摘 要:“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独有风格,文章简要介绍诗情画意的概念、中国古诗画与园林的关系以及诗情画意在古典园林中的表现手法,并着重阐述了现代园林景观“诗情画意”的创设途径。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景观;诗情画意;创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2-10-24   修回日期:2013-02-05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美,追求意境,讲求“诗情画意”,在空间处理上多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1]。探索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景观营造艺术并付诸现代园林实践,有利于传承和把握与运用中华文化精华。   诗情画意,指的是像诗画里所描摹的那样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2]。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鲜明特色和独有风格。园林景观意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还要考虑人们在其中的活动,以及四季变化对风景的影响。   当代各种思潮纷杂,景观设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化与多元化趋势。但“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的创造与应用在现代园林中仍受热捧。较为典型的有成都、上海的易园,杭州西湖新十景、上海世博园中的“亩中山水”、三峡风景区,等。为此,研究现代园林“诗情画意”景观的创设途径有深远的意义。   1 中国诗、画与园林的关系   1.1 诗情与园林   《东方庭园论》指出:中国传统造园的特点是不仅要改造自然,还要体现出“渊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2]。首先,园林建造地的诗情(即地方文化特性)影响了园林的选址;其次,诗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景观的布局。中国园林讲求幽深曲折,正所谓 “造园如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错杂,方称佳构”[2]。   中国古代诗歌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即如果诗歌没有诗“意或情”,只讲究对仗工整、韵律严格,就没有灵魂;而园林的创建,若没有立意也就没有灵魂,缺乏创造性。   1.2 画意与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画均属于以风景为主题的艺术,被誉为“姊妹艺术”,在艺术处理手法及规律上有相通之处(如立意、层次、虚实、曲直的营造等)。造园家融画意于园林设计与建造当中,借鉴绘画的手法营造曲折婉转的环境,引起人跌宕起伏、欣赏喜欢的审美体验。由此,画论便成功地指点了园林的主题选择和结构建造等层面。   2 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   2.1 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理上常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多用假山、建筑、廊和墙来分隔空间,还采用借景的手法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无限空间,追求“咫尺山水蕴千里江山”的山水画境。   2.2 虚实对比   在园林中山体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在空间处理上,闭合为实,开敞为虚。园林景物的虚实对比,可加强艺术效果。虚实相生要做到“疏处不见其缺,旷不觉其空,方得疏旷秘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可使观赏者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   古典园林常采用实中有虚的办法来造成景深的错觉。如在狭小的天井一侧,粉壁墙前,种植竹子Bambusoideae、芭蕉Musa basjoo,配几块假山石,便构成一幅立体图画,消除视线的局限性。景墙开窗,使墙外景色半隐半露,扩大了空间,加强了景深。假山留一个洞或墙上做一个假门,都能使人产生错觉,取得特殊的效果。园林中虚景(月影、花影、树影、风声、雨声、鸟语花香、云雾、日月星辰等)的处理更胜实景。如柳浪闻莺、雨打芭蕉中的鸟鸣与雨声便是虚景产生的美[3]。   2.3 含蓄有致   明代唐志契指出: “景愈藏,景界愈大;景愈露,景界愈小”。中国古典园林借鉴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方法,讲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苏州拙政园进门处的一座假山是藏;穿过山洞,至远香堂南的山池,主景隐约可见,是半藏半露;至远香堂,主景映入眼帘,是露,达到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抑景效果,其高潮部分往往要“千呼万唤始出来”。   2.4 情景交融   中国古典园林常运用写意和比兴、古诗画意境的再现及景题、楹联、匾额上的诗词点题等手法创设“诗情画意”,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形、色、声、香”均具备的奇妙景观。例如,扬州个园以墨石山前种有多竿修竹,比拟“春山”;太湖石山前植松树,比拟“夏山”;黄石山植古柏,比拟“秋山”;低矮的雪石山不饰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比拟“冬山”。表达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诗画意境[4]。又如,苏州拙政园“听雨轩”取李商隐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远香堂”则源于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句意,而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则是用宋代李唐的《万壑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