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米扬,曾红极一时最后竟被吓死苏联诗人.docVIP

杰米扬,曾红极一时最后竟被吓死苏联诗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杰米扬,曾红极一时最后竟被吓死苏联诗人

杰米扬,曾红极一时最后竟被吓死苏联诗人   列宁去世前后,联共(布)各派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已十分白热化。但在“维护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文艺的天职”这一点上,各派没有分歧。符合无产阶级的需要,具有布尔什维克的党性,成了评判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作家们也以这个标准而被划分为了三六九等。杰米扬的经历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稳坐红色作家第一把交椅   杰米扬,1883年出生在乌克兰,曾就读于圣彼得堡大学人文学系。1899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1912年,他加入了俄社会民主工党,并开始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苏俄内战时期,他参加了红军,从事宣传鼓动工作,写了不少称颂列宁和托洛茨基的诗,并把他们称为并驾齐驱的带领苏俄奔向共产主义的“两驾马车”。托洛茨基说他是以诗歌作武器的布尔什维克。1923年,他被授予了一枚红旗勋章,这是苏联颁给文学家的第一枚勋章。   20世纪20年代,他的书总发行量达到了200多万册,甚至有人将他与高尔基相比。列宁也曾说过他“下笔有神,入木三分”。   1918年,杰米扬携全家搬进了克里姆林宫,作为红色诗人,他频繁地出现在高级领导人的宴会上。在克里姆林宫,他除有一套住房外,还有一个有3万多册藏书的私人图书馆。斯大林有时也会到他那里去借书。布尔什维克还给他配备了一辆专用的福特牌轿车。在他出远门时,列车上有专为他挂的车厢。每年他都会去高加索的一个专为高级领导人服务的疗养院住上一段时间。他曾给斯大林写信说:“帝俄的资产阶级可真不是傻瓜,知道每年到如此好的地方来度假。”   1926年10月7日,杰米扬在《真理报》发表了一首政治讽刺诗,讽刺了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们。斯大林看后立即给莫洛托夫和其他政治局委员打电话,请他们代他向杰米扬表示敬意。   可能就是因为这首诗,杰米扬和斯大林关系进入了蜜月期。一次,他写了一篇题为《世界的十月颂歌》的文章,投给《30天》画报,但是却被编辑部退稿了。于是,他向斯大林告状说:《30天》本是一份为工人办的刊物,但它的实际情况却非常令人失望。他请斯大林读读这份刊物,“看看,它还有没有一点活力”,它怎么能拒绝发表我这样一篇‘特别珍贵的,无论是从艺术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献’呢?语气不无娇嗔的成分。不久,他的《世界的十月颂歌》便在《30天》杂志上刊登了。幸运的是,《30天》杂志并没有因为他的告御状而停办。   1928年,斯大林得知杰米扬患了糖尿病,体重减轻,视力下降,便致函政治局要他们送他到德国去休养。9个星期后,杰米扬康复回国,他给斯大林写了一封感谢信,并表示自己一定会更加积极地配合领袖反对托洛茨基的斗争。   紧跟斯大林,不断地表忠心   最使杰米扬感到骄傲的是,他和列宁曾经有过一些交往。1919年,他送给了列宁一套巴尔索夫的《北部边区哭习大全》。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北部边区居民在哭别死者时,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哭词,声调表情也各不相同。列宁在看过这本书后,曾对他说:“我们俄国汉子本来是不喜欢打仗的。你看哭得眼泪都流成河了……我们的文学家能否以欢快的笔调来描写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呢?”   杰米扬在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中说:正是列宁的这句话,让他找到了创作的方向和方法,“就应该这样写!我那些反映战地生活的东西,都是用欢快的笔调写成的,虽然我们是在饿着肚子干革命”。后来,他还给自己定位为了“一个鼓动型的作家”。   可以说杰米扬是一直紧跟斯大林的,以能做他的马前卒为荣。如1924年,他敏锐地嗅到了斯大林与季诺维也夫之间产生了分歧,就立刻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揭发说:早在1919年某个寒冷的冬日,季诺维也夫在叶卡捷琳堡看到有几百个红军士兵正躺在街头的一块上面写着“杀尽吸血鬼,劳动者上天堂”的大广告牌下休息,便非常不以为然地对我说道:“哪里有什么天堂?”并问这诗“是哪个傻瓜写的?”当我报上自己的名字后,他还说:“谁又能让那些饥寒交迫的士兵相信他们死后会能上天堂昵?你吗?”“可是通过我们的鼓动,他们相信了”。杰米扬又说:“不鼓动,不宣传,我们的事业就会一事无成”。他的这封信取得了一箭双雕之效,既迎合了斯大林对季诺维也夫的厌恶,揭了他的老底,又相当委婉地对斯大林表了自己的忠心。   失宠后,低声下气的乞求   然而,伴君如伴虎。1930年,杰米扬在《真理报》上发表了讽刺诗《从炕炉上下来》和《毫不留情》,批评社会上―些人:没有朝气,缺乏工作热情,只知道待在炕炉上取暖。他的本意是要呼吁他们“从炕炉上下来”,但却事与愿违。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处开会讨论了他的这两部作品,认为在他近期的作品出现了虚假的音符,目的是要唱衰伟大苏联的一切。更不可容忍的是,他还在另一篇讽刺作品中,不顾禁令,提到了苏联社会对斯大林的不满,提到了各地的多次起义和刺杀斯大林事件,实质是在散布“谣言”,给他扣上了“反苏”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