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子诗歌中母亲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海子诗歌中母亲形象

论海子诗歌中母亲形象   摘 要:自古以来母亲这个形象喻指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海子诗歌中母亲的形象超越人性圣母,转变为多位一体。作为先锋派诗人的代表,海子用他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对母亲的依赖贯穿于诗歌创作生涯中。通过“母亲”这一形象的研析,能解读出他写作的成因及其风格。   关键词:海子 诗歌 母亲形象 分析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海子的诗歌是胜多的。研究者更加重视诗歌中创造的仅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如麦子、水、太阳等丰富的意象。在谭五昌的《海子短诗中的重要意象浅析》一文中,统计了关于“母亲”这一词在诗歌中的出现次数高达36次。对母亲形象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多角度解读诗歌中母亲的形象。   一、诗歌中“母亲”形象的表现形式   (一)真实的生命个体   海子的诗歌里,他以人性与亲情这两个角度来诠释母亲。《给母亲 雪》:“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上想我……我知道你日渐衰老。”①塑造了一个温柔宁静并且坚强的女性形象。另一首《给母亲 风》中,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母亲很美。母亲的形象永远以一个温暖的样子烙在心中――“在查湾村口,母亲泪流满面”。15岁的查海生考进北京大学,村子为之沸腾。于是母亲迈着小脚,挨家挨户地送上她连夜蒸好的白糕,为之庆祝。1983年毕业后,留在北京,一次母亲从家乡怀揣着50枚鸡蛋去看海子。临走时,海子借了300元执意要母亲带走。而那300元,母亲没舍得用。诗人用心呼唤真爱,带着坦然且感恩的心去看待清贫的家中始终给予温暖的母亲,这是一种伟大的赞美。无论环境多不利,诗人都有一个寄托,有包容的平和的母亲。   (二)派生的集合体   首先是将母亲喻为了一个载体,置换成“村庄”的形象。写于1984年的《村庄》,这个被童话、神话的村庄,寄予着对母亲的感激。“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②村庄托着少年纯洁的梦,母亲衬着儿子的成长。多年含辛茹苦的养育,母亲静静的抚慰让在外漂泊的诗人没有畏惧感。如此将母亲这一形象上升为生命的依托和精神的家园。   诗人苇岸这样说过一句话,海子是来自大地深处的,含着泥土。海子自然地将村庄――养育他的土地,作为艺术的源泉。身处在都市机械轰鸣、耸立的楼群、淡漠的人情交汇的困境中,同时又远离恬静的家园,他的灵魂栖息地倾向于那片乡土生命,由此,笔下的村庄糅合了温暖的母亲的角色,充满柔美静谧的美。如《夜》中,宁静、幸福的村庄,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有着祥和的氛围,悄悄在海子心中扎根,一切显得无比的完美,让人充满了向往。在诗人心中“村庄”成了温柔多情的母亲。   其次,象征着乡土文明的形象。海子抱着对现代文明排斥的态度,有意识地对乡村田园中生命的灵性与淳朴状态进行描写,避开都市的介入。写于1987年的《吊半坡并给擅入都市的农民》,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代表着中国农业文明。显然,海子不愿意被拥挤的都市所束缚,在追求着自由,愿生存在平静的村庄里。他对个体幸福有着无限向往,这点也是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全部精神追求的出发点与目的地。然而海子的理想与现实冲击,越愿在精神上构建梦想。   作为贫乏时代歌唱的海子,用诗这个堤坝来建设人类的美好精神与人性的纯真。如《土地》中,海子清晰地认识到现代文明导致的人欲横流――“土地死去了,用欲望能代替他吗?”③那些丧失了土地,漂泊无依的灵魂最后用“欲望”来代替。“土地,故乡景色中那个肮脏的天使,在故乡山岩对穷人传授犯罪和诗”。③“人们把你放在村庄,秋风吹拂的北方,神?从四面八方而来,往八方而去,经过这座村庄后杳无音信。”③这座无神的村庄,“中国”这一个巨大的“村庄”,在逐渐消失。他在这些生命深处的神性呼唤里,寻找并且构想那座恬静的村庄。《给安庆》,显露出种种不安,能体会到那种荒凉、痛苦、悲哀、失落、惆怅,却也凝聚着强烈的乡土情结,他无畏地带着爱、痛苦和生命进行追问。“五岁的黎明,五岁的马,你面朝江水,坐下,四处漂泊,向不谙世事的少女,向安庆城中心神不定的姨妹打听你,谈论你……”④因此这里的“母亲”已经超越现实的概括,实际成了一种对母性的乡土文明的遥远想象。《两座村庄》是一首挽歌,那个诗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居地,正被文化层面所遗弃,村子的影子在中国社会工业化的道路上消失。他努力在诗中让村庄获得重生,继续和谐的原样。虽说是“沉默”、“孤独”的村庄,但他依旧在孤寂的创作中回忆构建着。   《在家乡》用超现实的事物、人物,如家乡里的羊群、女人和房屋,是对村庄的再现和指认,在此中寄托着理想。然而“在危险的原野中,落下尸体的地方,那就是家乡”,⑤眼中的家乡充满着沉重的失望,他却在脑海中渗透着矛盾认识的家乡。《春天的夜晚和早晨》中隐藏着大地母亲的深情。诗人在其中像孩子般沉醉,在童心的境界与心界中感受着。然现实的生活,却让海子想到《重建家园》,用屈原的泪水来浇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