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饮用水乱象都是“标准”惹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装饮用水乱象都是“标准”惹祸

包装饮用水乱象都是“标准”惹祸   在饮用水行业,农夫山泉一直都是国内的标杆,也是老百姓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品牌。而随着农夫山泉深陷“质量门”,市场上各种包装饮用水也被拉出来“示众”。于是大家发现,市场上原来存在着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泉水等五花八门的包装饮用水名称。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些产品的背后,各种包装饮用水执行着不同的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一时间,一场关于饮用水行业标准的讨论愈演愈烈。   那么,琳琅满目的包装饮用水究竟应该遵照一套怎样的标准体系?我国饮用水的生产标准是如何制定的?饮用水市场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包装饮用水的安全应如何保证?   农夫山泉存在质量问题的言论,早在今年3月就已见诸报端。   有媒体报道,3月上旬,消费者李女士发现,她买的一箱(24瓶)未开瓶的农夫山泉380ml饮用天然水,水里有黑色悬浮不明物,其中13瓶非常明显。3月14日,媒体发布文章《农夫山泉有点悬:水中现黑色不明物5年来屡被投诉》。这篇文章被大量转载,其他媒体开始关注此事。   这时,京华时报调查发现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为“DB33/383-2005瓶装饮用天然水”,属浙江省地方标准,但即使是其在广东省分厂生产的产品,采用的仍是浙江省标准。京华时报如此分析农夫山泉执行的标准:相比旧的浙江省标准以及广东省标准,该标准放宽了对部分有害物质的含量要求,并允许霉菌和酵母菌存在,而其中的有害菌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4月中旬,争论继续升级。京华时报每天均以大篇幅报道质疑农夫山泉。期间媒体与企业你来我往,媒体质疑,企业就否认,双方日见强硬。如京华时报称“农夫山泉标准不及自来水”,农夫山泉回应“品质远高于现在国家标准”;京华时报称“农夫山泉避谈有害物质,指标宽松”,农夫山泉回应“京华时报无知、强词夺理”;京华时报称“浙江地方政府袒护农夫山泉”,农夫山泉强硬回应“你跑不掉,也别想跑”……这样的口诛笔伐一直持续到5月。这期间相关猛料不断,北京桶装水销售协会甚至发通知建议下架农夫山泉桶装水。5月6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质监局证??,因“标准”问题,农夫山泉桶装水已在北京停产。   针对京华时报的一系列报道,农夫山泉在5月6日下午召开了天然水标准新闻发布会,针对文章中的地标、浙标、标签、酸性四个问题进行回应。   发布会上,农夫山泉公司董事长、总裁钟??用了一个多小时阐述饮用水的标准、农夫山泉的标准及京华时报相关报道等。之后,京华时报在现场的记者就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的阐述进行了反驳。目前,农夫山泉已经向北京市中院提起诉讼,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农夫山泉名誉损失6000万元。“标准”之争仍在继续。   农夫山泉水质不如自来水的传闻引起轩然大波,也引起一些消费者的担忧。调查发现,在瓶装水旺季到来之际,消费者的不信任却笼罩其上,一些消费者甚至表示:“喝瓶装水就是图个方便,对什么矿泉、山泉、雪山等早不相信了,还是喝白开水简单。”   长沙消费者李女士向媒体抱怨说,以前因为不敢喝自来水才选择瓶装饮用水,现在我最关心的是到底应该喝什么水?调查显示,这样的市民并不在少数。在农夫山泉这场愈演愈烈的“质量门”事件中,让大部分消费者对瓶装水充满了困惑。   此外,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瓶装饮用水也让消费者“晕头转向”,不知如何选择。“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天然泉水、山泉水……它们有何区别?哪一种最健康?”京城一家网络公司的宫小姐感慨道。   饮用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对此事也异常关注。有网友微博打趣“没有放心奶,也吃不上放心肉,用不了放心油,现在连放心水也难找啊!”据了解,目前部分消费者已经放弃饮用各种瓶装水,取而代之的则是“在单位喝大桶水,在家烧白开水”。   事实上,如果回溯农夫山泉的这场“水危机”就会发现,一切问题的源头都在“标准”二字。而这一事件只是揭开了包装饮用水标准乱象的冰山一角。   早在1998年,我国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其中规定,对产品生产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制定行业标准;对两个标准都没有、又需要统一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制定地方标准;但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后,地方标准即行废止,同时鼓励制定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由此可见,从法律上说,各种标准的效力次序应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是企业生产的底线。另外,因为标准是针对技术而言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标准会相应提高,企业生产必须符合最新标准。   针对这场“质量门”,有专家指出,分层次、分种类的标准体系看似覆盖了所有的瓶(桶)装饮用水,但由于标准分类混乱、纷繁芜杂,既有交叉也有空白。“政出多门”不仅容易导致企业“适用混乱”,而且给企业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通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