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学会解答此类实际问题。2、在解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思考、分析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谈话:夏季里,桃园里的桃子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看,又大又红的桃子多诱人呀!想去摘吗?不过,茄子老师说了,要回答对他的问题才能摘,请看(课件出示)问题1:大猴采了3筐桃子,每筐12个,一共采了多少个?指名列式解答:12×3=36(个) 【奖励一个桃子贴纸】  问题2:大猴采了36个桃子,小猴采了6个,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  指名列式解答:36+6=42(个) 【奖励一个桃子贴纸】  二、进入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谈话:你们的表现真好,那我们进入桃园看看吧。(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2)提问: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时板贴: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3)提问:你想提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指名回答。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选择地板书问题:  ①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②大猴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  (4)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些问题有信心吗?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①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列式计算在练习本上,再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你的同桌。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12×3=36(个)  36+6=42(个)  (5)提问:你先算的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多少个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想法可能有:  ①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与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大猴采的个数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因此,必须先把大猴采的个数算出来,然后把得到的数与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  ②知道了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和小猴采的合起来。  只要说得对,师都给予鼓励。  师:我们再来回忆下小朋友的两种方法。(课件出示,齐读,师相机板贴从问题想起,从条件想起。)  (6)集体口答:两只猴一共采了42个。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你会计算吗?先独立计算,算好后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与同桌交流。  (2)指名说出自己的算式,师板书:12×3=36(个)   36-6=30(个)  (3)提问:先算什么?你是怎么想到先算大猴采的个数的?   (4)齐口答。  3、反思。  (1)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两道题都是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用乘法计算。第一题是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求大猴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用减法计算。这两道题目都是分几步完成的?(两步)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并齐读。)  (2)讲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从条件想起,确定先算什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思考。刚才,小朋友顺利完成了茄子老师的问题,接下来,老师想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可以勇敢接受挑战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玩,这时,他们来到了门口,看到了什么?(他们看到成人:15元,儿童:5元)  师:这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一个大人进公园需要15元,一个儿童需要5元。)  师:那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呢?几个人呢?(引导学生说出2个大人和1个儿童)  请学生试着在自备本上列好算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15×2=30(元)  30+5=35(元)  提问:第一步算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到先算大人的票价的?(引导学生说说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齐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情境图,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有4行树苗,每行14棵,已经浇了38棵,求还有多少棵没有浇。)  师:你准备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说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  请学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  指名交流反馈,师相机出示:14×4=56(棵)  56-38=18(棵)  师: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算的是什么?齐口答。  小结:通过学习,小朋友都知道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既可以从问题想起,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如果有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先求出来;也可以从条件想起,思考这两个条件可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