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精神寓于康之身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康之精神寓于康之身体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摘 要: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关于论述其教育思想的《教育漫话》(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1693)是一部浅显易懂、深入浅出而富含教育哲理的著作。因其年代的久远、阶级的不同以及国别的差异,存在着些许缺点也是理所当然的。洛克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年代,且多次在政府任职,这就鲜明的表明了他的政治立场是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他的教育思想必然的就会带有资产阶级思想,故而在书中一再强调他所说的教育是当时盛行的绅士教育,从而忽视了普通的一般劳苦大众的教育和女子教育。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虽然如此,但是历经几个世纪它依然被人们视为经典教育著作,自然有令人深省之处。他在《致奇布勒地方的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信中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教育不能有失误,不能拿鲜活的生命作为试验品。当今我国的高考改革亦即如此。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经过审慎的全方位的思考,悉心听取全社会上下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及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探索、考究和小范围的实验。洛克非常重视教育,虽然带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著作开篇就提出了其著名的论断:“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健康之身体是人之根本,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关键,犹如高楼大厦的奠基一般;健康之精神则是其更高层次的追求。没有健康之身体之根本,就很难有健康之精神之更高追求;身体精神均健康便是幸事,但若有一方面缺陷,“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   依据受教育者自身因素,将其教育分为健康之身体教育和健康之精神教育。其中,健康之身体教育指的是一般健康的教育或者身体健康教育,也即体育;健康之精神教育指的是思想教育或者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包括德育(主要)和智育(次要)两个方面。   (一)健康之身体教育   对于一般健康教育,洛克关于儿童的饮食起居方面讲述了颇多,主要的是不能对儿童娇生惯养,要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要多过露天生活”或户外生活,要让儿童在简朴的环境中学会节制、学会克制,相信习惯的力量,要让儿童学会克制的习惯,在习惯中慢慢地学会改变。最后,他总结了关于身体健康教育的规则,即“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该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二)健康之精神教育   关于健康之精神教育,洛克特别强调德育,认为德育比智育重要,德育有助于智育,徒有学问而没有德行是万万不行的。教养子女,一定要趁早,及早管教,因为此时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易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同时,决不可过分溺爱孩子。   关于奖励与惩罚的问题,洛克表明“使儿童变成聪明、善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用。反之,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但是,他并没有说明不能采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而是要有个度,即适可而止。至于奖励,不可用一些实质性的物品来讨取儿童的欢心,而是应以培养儿童的荣誉心为奖励。外在的实质性的奖励固然可以让儿童快乐高兴,但是这种快乐高兴只能是暂时的,唯有培养儿童的荣誉心才是永恒的,这是与其相伴一生的良物。至于惩罚,并不是都需要鞭挞的,“鞭笞是惩罚儿童的方法中的最坏的一个,所以也是最后的一个”。有一种情况是需要鞭笞的,“这就是顽梗,或者反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惩罚的鞭笞,并不仅仅是给儿童带来痛苦,更重要的是鞭挞所带来的羞辱感。“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假如儿童的过失里面没有倔强的气性,或者故意的成分,根本就用不着严酷的鞭笞”,一种和蔼的或者严肃的劝诫或者说理就可以让他们感到羞耻,改正他们的意志薄弱。   二、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依据教育的内容,将其教育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洛克认为这四部分中,在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洛克的这种观点与本人观点相契合。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相当一部分人成了互联网的“奴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美德需要继承和发扬,人的德行的培养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