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天入董加耕
上天入地董加耕 董加耕生于1940年,1961年高中毕业后,回到江苏盐城县葛武公社务农,立志建设新农村,成为全国知识青年学习的榜样和著名劳动模范。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1999年4月16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捐赠活动在盐城市盐都区图书馆举行,捐赠者是一位戴着过时黑框眼镜的老人,捐赠的是800多件奖章、证书、老照片等珍贵史料和文物,他一出现,现场便响起了雷鸣般掌声。这位老人就是董加耕。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成千上万青年高唱“学习董加耕,立志干革命”的歌曲,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上山下乡洪流中,董加耕更激励和影响了前苏联、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千百万青年。时光流逝,当年那个“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忧天下”的董加耕早已淡出人们视野,已过花甲的他近况如何?近日,记者在他的老家盐城采访了这个当年的风云人物。 放弃北大扛起犁耙 实际上,早在1961年,刚高中毕业的董加耕就应该“一飞冲天”了。在这之前,他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团支书,还被推荐入党。那一年,他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脱离农村到城市上大学,是多少农村孩子梦寐以求的夙愿啊,更何况还是中国第一学府!但董加耕此时却作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放弃北大,回乡务农,并将名字“董家庚”改为“董加耕”,意为加倍努力耕耘家乡。在家人、老师、同学、社会的一片谴责和质疑声中毅然扛起了犁耙。 完全出于当农民的一片赤诚,做梦都没想出名的董加耕却转眼间成为叫响全国乃至世界的人物。1962年8月8日,《新华日报》以《目标始终如一》为题,率先报道了董加耕放弃北大回乡务农的事迹。1964年初,共青团江苏省委、中共江苏省委先后发出学习宣传董加耕的决定,随后,《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纷纷发表文章和社论,充分肯定了董加耕的壮举。其中《人民日报》指出:“董加耕所走的道路,就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路。”随后,董必武、邓小平、薄一波、彭真等也号召向董加耕学习。在耀眼的光环中,董加耕也由生产队长跃为不脱产的共青团盐城地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团中央委员等,一直坐到第三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和执行主席的位置上。 于是,在董加耕、邢燕子等那个时代著名知青的影响下,成千上万知识青年投入到上山下乡的历史洪流中。 主席寿筵头号客人 新中国成立那年,毛泽东56岁,从那时起到去世,毛泽东只给自己过过一次生日,那就是1964年的71岁生日。这一天,他用自己的稿酬张罗了3桌还算丰盛的寿筵。尽管是个特殊的日子,但毛泽东甚至没有请自己的子女,而是将董加耕、邢燕子、陈永贵、王进喜这些当年的楷模列为贵客,并和自己同桌。40多年过去,董加耕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激动不已。那一年的12月26日,正值三届全国人大召开会议,那天散会前,服务员通知董加耕、邢燕子、陈永贵、王进喜4人,会后就地稍等。待大会代表和其他主席团成员逐渐离去,周总理从后台上来,走到主席台后面的一个休息室,不一会又和朱德总司令带领4人来到大会堂一个小宴会厅,宴会厅里呈“品”字形放了3张餐桌。稍后,毛主席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容光焕发地来到宴会厅,这时大家才想起今天是主席的生日。主席坐定后,周总理把董加耕拉到主席的左边,和主席膀子靠膀子坐在了一起。主席的右边坐着邢燕子,同桌的还有陈永贵、王进喜、钱学森、罗瑞卿等人。大家坐定后,毛主席说:“今天既不做生日,也不祝寿,而是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今天不仅要吃饭,还要谈话嘛!”主席首先问董加耕:“读了几年书?”董加耕回答说:“读了12年,高中毕业。”主席说“好!”随后,毛主席和董加耕从读书看报纸谈到盐城的“二乔”(指胡乔木和乔冠华,两人均是盐城人――记者注),席间,主席不停地嘱咐董加耕:“你是农村来的,要多吃菜。” 这次主席寿筵,董加耕被人称为“主席寿筵上的头号客人”,也被人视为董加耕光辉的政治顶点。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为共和国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董加耕作为治丧委员会成员,被唯一特许在主席身边守灵7天7夜! 五起五落荣辱不惊 董加耕没有想到,在耀眼光环的背后,一场暴风雨正在袭来。1966年5月,董加耕当选为共青团盐城地委书记,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红色风暴”席卷整个中国。刚刚上任的董加耕成为“造反派”们锁定的目标,诬陷董加耕是刘少奇培养的“黑标兵”,县里还成立了“董加耕问题联络站”,外面还有“五湖四海调查团”,董加耕也成为当时盐城年龄最小、职务最高的“走资派”,而“造反派”给他网罗的罪名有100多条,编成了“反毛泽东思想100例”,“造反派”们不停地让董加耕背“毛主席语录”,终于有一天,董加耕背错了一个字,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