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基于治疗性血管新生干预缺血性脑卒研究进展
中医药基于治疗性血管新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促进血管新生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基于治疗性血管新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大进展,药理及临床研究均表明中医药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改善脑缺血及神经功能。本文对该领域现况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治疗性血管新生;缺血性脑卒中;新策略;药理;机制;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9.036 中图分类号:R277.733.3;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9-0132-05 Research Progress in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by TCM Based on 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Intervention MENG Sheng-xi, HUO Qing-ping (TCM Department,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Ischemic stroke is one of the main diseases which harm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To promote angiogenes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In recent years, treatment by TCM based on 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intervention for ischemic stroke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CM can promote angiogenesis, thereby improving cerebral ischemia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is field and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Key words: 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ischemic stroke; new strategies; pharmacology; mechanism; review 缺血性?X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又称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属中医学“中风”范畴。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87%为IS[1]。IS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但目前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管新生是在已有血管网络结构基础上,经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游走、芽生,血管分裂及分支而进一步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网,从而使其功能和局部需要相适应的生物学过程[2]。Kumar D等[3]首创治疗性血管新生理论,在缺血缺氧等情况下以治疗手段促进血管新生,发挥修复血管损伤作用,通过血管新生和血管重塑来增加供血,改善缺血缺氧损伤[4]。治疗性血管新生可通过给予外源性基因、蛋白或其他药物等途径促进血管生成,包括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前者为从已有的血管或部分原始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新毛细血管,后者为原位直接分化形成原始毛细血管网[5]。 IS是一个复杂、多环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发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中医类引导项目;上海市卫计委项目(ZYSNXO-YL-YSZK013) 通讯作者:霍清萍,E-mail:huoqingping005@163.com 病后促血管新生的生长因子可有效促进缺血半暗带内皮细胞、胶质细胞、神经元存活,刺激巨噬细胞数目增加,移除受损严重的缺血核心组织。促进血管新生的状态可为神经干细胞的发生和归巢建立血管微环境;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血管密度增加与IS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6-7]。在IS急性期,血管新生的过程及新生的血管可减轻缺血半暗带的损伤,在IS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则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促进血管新生对治疗IS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现代医学通过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