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薯病虫害防治现及绿色防控建议.docVIP

中国木薯病虫害防治现及绿色防控建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木薯病虫害防治现及绿色防控建议

中国木薯病虫害防治现状及绿色防控建议   摘 要 概述中国木薯常见病虫害的为害、发生特点,以及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绿色综合防控的建议,为进一步进行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了依据。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 病害 ;虫害 ;木薯 ;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533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cassava in China,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some advices was raised in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is provides theory basis in further for pollution-free prevention.   Key words disease ;insect attack ;cassava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别名木番薯、树薯,耐旱、耐贫瘠,适应性较广,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主要的旱粮和饲料作物,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这些地区国家的日常食物中的主要热能来源。木薯在世界上分布于北纬30°与南纬30°之间,海拔2 000 m以下。木薯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已经有200多年,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湖南、贵州、四川、江西、浙江等省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木薯已经成为中国第六大热带作物,截止2004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共45.1万hm2[1]。   在木薯生产过程中各种病虫害频发,这是木薯产业发展受限的因素之一。木薯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细菌性枯萎病、木薯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褐色叶斑病、木薯疫霉、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朱砂叶螨、蔗根锯天牛、蛴螬、烟粉虱、棉铃虫等。   木薯病虫害发生后防治难度大,传播蔓延快,农药使用频繁,使用量大,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人畜的食用安全,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隐患。随着木薯产业的持续发展,种植模式与种植品种的改变,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植保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木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对木薯病虫害进行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方面的深入研究,为预防和统一防治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生物防治,为无公害木薯生产奠定基础。   1 主要病虫害及其现行防治措施   1.1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Disease)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是??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最早于1900年在拉丁美洲发现,1912年在巴西最早记载,在亚洲的最早报道始于1972年[1]。木薯染病后叶片大量脱落,抑制了植株茎叶生长从而影响到块根的膨大和干物质的积累,主要表?F为结薯少而小、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淀粉含量减少等,一般减产30 %-50 % ,严重时全株枯萎至死[2-6]。细菌性枯萎病最初见于中国台湾[7],之后在海南儋州,广西北海,广东深圳等地陆续有报道[8,9]。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在木薯主产区普遍发生[2]。病原菌主要危害木薯叶片和茎杆,首先为害完全展开的成熟叶片,叶片受侵染后,最初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多角形病斑,然后逐渐扩散。天气干燥时,病斑不再扩展,呈黄褐色或者褐色;天气湿润时,病斑迅速向周围扩展,呈深灰色、水渍腐烂状。茎秆被感染表现为维管束干腐,或者坏死。常常在雨季被感染的叶片或者茎秆出现褐色或者黄褐色菌脓,感染严重时,嫩梢枯萎、叶片脱落、甚至全株死亡[1,6,10,11]。   目前该病主要的防治措施仍以退菌特、杀毒矾、代森锰锌、代森铵和福美双等化学防治为主。国外在生物防治方面进行了尝试,Hernandez等[12]在木薯叶上施用Pseudomonas fluoreseens和Pseudomonas putida抗生菌后可大大减少感病品系每叶的角斑数和每株枯萎的叶片数。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正在研究这些生物防治制剂在商业种植园的进一步应用[10]。   1.2 木薯炭疽病   木薯炭疽病(Cassava Anthracnose,CA)是木薯生产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1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对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木薯主产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该病发生普遍[2]。该病最早于1903在非洲的坦桑尼亚被发现,紧接着1904年在巴西被发现,随后扩散到马达加斯加、波多黎各、尼日利亚、扎伊尔[14]。现在已经扩散到世界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