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汉字 维护母语 弘中华传统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卫汉字 维护母语 弘中华传统文化

保卫汉字 维护母语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汉字;母语;传统文化;保卫;弘扬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6)11-0118-02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中华文化之根在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永不磨灭的金光灿灿的身份证。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为创造并承载了五千年文明的汉字而自豪,而欣慰。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也就不会有浩如烟海的记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典籍。《参考消息》2004年10月18日登载的俄罗斯经济学院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教授的文章说:“历史学家们认为,中国文明在三个方面是独一无二的。第一,是象形文字。令人惊叹的不是来自图形的象形文字,几乎所有古文字都来源于图形文字,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将象形文字一直保持到今天。其他民族或早或晚都已经改用字母,而中国却没有发生这种变化。第二,中国保存了浩瀚的古代文献,大量古籍记录了五千年的历史。历史学家们认为,中国对历史事件记录之详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罕见的。第三,世界上没有一种文明能够像中国那样崇敬祖先,它对精神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波波夫所言中国文明的三个“独一无二”,其根即是汉字。汉字之所以三千年不灭,乃在于她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若仅以象物之形来造文字,则所造当极其有限。其他古文字何以不存,在于其仅止于象形而已,因为万事万物根本无法象形,很少的象形字无法记录飞速发展的国家大事与社会生活。中国汉字并非一般意义之图形字,而是以生命为根的象意文字,她是以生命法则所创造的中华民族生殖繁衍的生命符号文字,并以之譬喻万事万物生命的符号文字,天人合一而为字焉。中华民族以汉字为祖先之根。寻根认祖,慎终追远,必本乎汉字。   由汉字记载的五千年文化典籍之浩如烟海,在世界独一无二。比如明代的类书《永乐大典》,共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收存历代典籍七、八千种,约三亿七千万字,装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当时抄了正、副两本,可惜皆毁,现仅存七百二十卷。清代乾隆时编的《四库全书》,共收存三万六千零七十八册。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装为六千一百四十四函,当时抄了七套。而未收入者还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种,共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任继愈主编的《中华大藏经》收四千二百余种,约二万三千余卷,道家典籍《正统道藏》收一千四百七十六种,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儒家典籍,现正由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主持编纂,分大全本与精华本,精华本五百种,大全本约几万种,将以十七年完成,如此浩瀚的古代文化典籍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汉字。汉字为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建立了丰功伟绩。中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号称八大方言,比如温洲话、宁波话、广东话、客家话,北方人很难或根本听不懂,但只要一写汉字,大家都认识,方便了交流,所以汉字是世界文字史上具有超时空的恒久魅力与魔力的不朽文字,即此可知矣。   汉字、汉语是博大精深、神奇美妙的诗性的语言文字,只有汉字、汉语,才能创造出世界文学艺术史上最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如文言文、诗、词、曲、赋、对联等等。而汉字的书法艺术、篆刻艺术,不似绘画胜似绘画,风靡天下,令世界为之倾倒。中国的诗词,尤其律诗、绝句,平仄交替而有铿锵之美,字词对仗而有形式之美,句尾押韵而有和谐之美,比如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晓畅明白。诗中有画,富含哲理,自唐至今一千二百年矣,在中国及日本、朝鲜等国,妇孺皆知。有此二十字,王之涣不朽于文学史矣。汉字、汉语之神奇优美,诗性之浓烈,读读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对联即可知矣。   中国汉字,气吞万象,胸怀阔大。它不但创造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学术、文学、艺术的文化奇葩,而且吸收容纳了所有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如各少数民族文化、周边国家文化,尤其是尼泊尔、印度的佛教文化,将西域哲人的智慧,变成中国的智慧,在中国儒、道文化中又加入了佛释文化,成为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儒、道、佛释互补的学术文化,这就是清朝末期以来,国人之所谓“国学”的根本。   不仅此也,中国汉字,从秦代开始,逐渐进人了中国周边各国,如日本、朝鲜(包括韩国)、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曾以汉字为其文字,记载了本国的历史与文化,这就是汉字文化圈。时至今日,日本的文字仍然是假名夹着汉字,朝、韩、越南诸国,虽然后来另造了文字,但学者仍然难以忘怀汉字。在韩国,学术、教育界要求部分恢复汉字的呼声时有所起。日本汉字教育振兴协会会长、教育学博士石井勋先生,正在倡议并实践,欲把“汉字作为世界通用字”,即用各国的音来读汉字。   汉字源于生命,源于生殖崇拜,是中华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