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扇窗一个家 一盏明灯 一条路
一扇窗 一个家 一盏明灯 一条路 二十多年的曲艺创作生涯,《曲艺》一直相伴相随。回想走过的岁月,让我最难释怀的是《曲艺》,每月最为期待的是《曲艺》,案头放得最多的是《曲艺》,交流最多的是《曲艺》。《曲艺》成为我心头的最爱。我从一名普通的曲艺爱好者到登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最高领奖台。一路走来,让人难以忘却的、深情交融的、至今仍然延续缘分的就是我和《曲艺》的故事。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曲艺》如一扇窗,透过《曲艺》我看到外面更多的精彩 还记得在2003年是我第一次与《曲艺》杂志接触,当时我正创作上党梆子现代戏――《丹凤朝阳》,《丹凤朝阳》的导演王国伟老师刚刚参加在河南平顶山举办的马街书会大赛,他手里拿着一本杂志送给我,说这本杂志是在马街书会上《曲艺》杂志编辑部老师送给他的。我从他手里接过那本杂志,正是《曲艺》杂志。随手翻了几页,里边的作品便深深吸引了我。我突然发现这本书带给我满满的感动,久渴的我如遇甘霖,顾不上吃饭,一口气就把这本杂志从头看到尾。甚至到了今天,那期杂志上面讲述的理论、编辑的文字,以及封面设计都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从那时起,我便拥有了一片精彩的世界。 2003年下半年,我开始自费订阅《曲艺》杂志,也试着给《曲艺》杂志投稿。第一次在《曲艺》杂志上发表作品是2012年第12期。2012年,第五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在长治举行。那次大赛上,我创作的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荣获大赛一等奖,当时反响非常强烈。第二天,曲艺杂志编辑刘红英老师采访我,她让我把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的文本发给她,同时让我写一篇创作感言。接下来,我把创作感言《乡风乡韵凝乡情》写好后连同文本一并发给她。2012年第12期《曲艺》杂志正式刊发。随后不久,我收到多封来电来函,大家对《小两口回娘家》褒扬有加。从那时起,我真正了解到《曲艺》杂志的魅力所在。这让我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更加热爱曲艺事业,下定决心投入曲艺的创作之中。 从那时起,我与《曲艺》交流更加频繁。每次《曲艺》杂志上开设的专题栏目,我都会认真去思考。杂志如有大的专题,编辑部向我约稿,我都珍惜每次机会,认真思考,打开思路。比如,围绕新时期曲艺界行风建设主题我写了《扎根立魂树精神“三心三责”勇担当》。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撰写了《树起道德丰碑坚定文化自信》。围绕如何打造曲艺精品,我撰写了《身融乡土 心思乡愁 饱含乡情 溢满乡味》。围绕曲艺学科进校园,我撰写了《一个繁荣少数民族的战略举措》。围绕传统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我撰写了《感悟传统曲艺的艺术魅力》。入选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首批10人一年来,我撰写了《牡丹绽放沐甘霖 走好走实四条路》等。同时,我的作品长子鼓书《山西面食》《腊月天儿》《端午节》《中国梦》《起乳名儿》《小两口回娘家》《常回家看看》《大山卫士》《马街赶会》等也在《曲艺》杂志相继刊登,使自己的作品在全国得到交流。短短几年时间内,《曲艺》杂志刊发我的作品、评论近30篇。我成了《曲艺》杂志的忠实读者,我的生活中已离不开《曲艺》杂志的滋养。 《曲艺》杂志陪伴我度过了大好年华。我在吮吸曲艺的营养,我在书写曲艺的欢乐,我发现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不再孤单,我的生活变得那么丰富多彩。 《曲艺》如一个家,走进《曲艺》我享受到满满的温暖。 在这之后,通过参加中国曲协的一些活动我认识了曲艺杂志社的更多成员。从主编到编辑老师,再到发行老师,他们是一个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坚强团队,前瞻性的思维、坦诚朴实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每次参加《曲艺》杂志活动,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悟到了很多。 每一次接到《曲艺》杂志的约稿,我都感到亲切、感动。每一次主题的确立,在电话中进行沟通,编辑老师的敬业精神都让我倍受感动。一次次的感动在延伸,一次次友情在传递。抚摸着《曲艺》的温暖,品味《曲艺》的馨香,我顿生敬意。《曲艺》杂志的老师们为了曲艺能够走向大众,走向生活,他们作出了怎样的努力啊!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就是心底记挂广大读者的表现,这更是社会责任担当的真实体现。 《曲艺》如一盏灯,向着《曲艺》我一路前行 很多事情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多少故事在思绪中流连。我的心绪一次次受到洗礼。 2008年,我作为一名观众欣赏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2010年我第一次参加了中国曲艺牡丹奖,当时由我创作、由宋丽丽演唱的《相媳妇》荣获牡丹奖的表演奖提名和文学入围奖,当时观众的鼓掌声与呐喊声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鼓励,我坚信自己可以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续坚持走下去。于是在2012年我又参加了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创作的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获大赛一等奖。随后《小两口回娘家》参加由文化部主办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演的大地情深专场文艺晚会。创作的长子鼓书《常回家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