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隐喻导班级舆论
借隐喻引导班级舆论 下课铃一响,学生小高就呼朋引伴:“走走走,同去厕所,我请客!”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我纳闷,去厕所还请什么客?询问下来才知道,小高是请几个男生去厕所抽烟。此时此刻,我该怎样让这些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多么不妥呢?明令禁止、大发雷霆……都不合适。那不如借用隐喻引导班级舆论。 于是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和尚和一个屠夫是邻居,和尚每天都要早起念经,屠夫每天都要辛勤屠宰。和尚和屠夫商量,每天早上谁先醒来,谁就呼唤另一个起床。从此,和尚若醒得早,就叫屠夫起床;屠夫若醒得早,就叫和尚起床。多年后,和尚和屠夫都去世了,和尚入了地狱,而屠夫却上了天堂。和尚感觉很不公平,找佛祖讨说法:“我每天念经,屠夫每天杀生,为什么最后是我下了地狱,而屠夫上了天堂?”佛祖说:“是啊!这么多年来,你每天醒来是叫屠夫去杀生!而屠夫每天早上醒来是叫你去念经。所以,屠夫上了天堂,而你下了地狱。”学生哄然而笑。我说:“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有女生笑着回答:“撺掇别人做坏事,就比亲自做坏事还要可恶!何况他自己也做了坏事!”我也笑道:“咱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吗?”学生纷纷说:“有!”我又问:“谁来举例说明?”学生都不说话。 我说:“你们不说,我就要说了。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周一不想上早操,周日晚上她就说明天早上谁5点半起床谁就是猪。” 学生又一次哄堂大笑:“老师,我们寝室也有人这样说。”我笑说:“撺掇别人违纪,罪加一等!”几个学生指着一个顽皮孩子笑:“呵呵!你罪加一等!”顽皮孩子也跟着笑。我又?f:“我上学的时候,还有同学喜欢当‘红娘’。他自己早恋也就罢了,竟然帮别人牵线搭桥。”学生又笑,指着另一个学生:“你!自己谈就算了,还给人家牵线搭桥。”被指的两个孩子也红着脸笑。我明知故问加了一句:“咱们班也有这样的同学吗?欢迎对号入座啊!” 笑声中,有人说:“老师,咱们班还有人因为自己想抽烟,就撺掇身边的人一起去厕所抽烟。其实,别的同学本来不想抽的……”终于进入要谈论的话题了。我问:“真的吗?竟然有人喜欢厕所的味道?这真是个好奇特的爱好。”小高红着脸说:“老师,以后我不会再这样了……” 这就是隐喻的作用,你根本不用多说,学生们就有了选择。 隐喻,是借用完全不同的背景和角色,含蓄地暗示一些你想表达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有目的地讲故事。故事中有一些跟对方相似的东西,这是让对方潜意识接收的重要讯息。比如,晚上我们想让三岁的孩子早点入睡,如果妈妈说:“快点睡觉!”孩子是不听的,我们可以用故事做暗示:“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天黑了,孙悟空闭上眼睛睡觉了,猪八戒闭上眼睛打起了呼噜,沙和尚也闭上眼睛入梦乡了,唐僧闭上眼睛好久都没动了。现在,妈妈闭上了眼睛,小宝宝也要闭上眼睛了……”这样,孩子接到暗示,很快就会入睡。这是通过潜意识沟通,让孩子接纳我们的建议。 以上案例是借故事引导,更多的时候,故事可以用来疗愈孩子心头的创伤。 前阵子,郑云辉老师在微信群发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女孩,每到上学的时间,她就会肚子疼。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可能是心因性疼痛。可是,父母问她遇到了什么事,她又不肯说。心理咨询师问这个小女孩:“你觉得,上学的你像什么?” “像一只小老鼠。” “那你的老师像什么?”“像一头喷火龙!”“每一个老师都像喷火龙吗?” “不是,只有语文老师像喷火龙!”于是,咨询师就知道了,孩子和语文老师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咨询师继续问:“喷火龙每次喷出的火,都是针对小老鼠的吗?” “不是!她去喷别的小动物,小老鼠看见很害怕!” 原来,在语文老师训斥其他小朋友时,小女孩在一旁看见了,就很害怕。因为,她的字写得潦草,她担心语文老师也向她“喷火”。 随后,咨询师又运用隐喻,对她进行积极地引导:“小老鼠身手敏捷,头脑聪明,很会找食物,有好多的本领……当喷火龙去喷别的小动物时,小老鼠是不是可以逃呀?”小女孩说:“可以呀,可是小老鼠之前没想到啊!”接着,她们一起讨论了小老鼠逃走的几种方法,小女孩对语文老师的恐惧缓解了很多。 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和小女孩的父母进行了交流。爸爸和妈妈没再逼着她去上学,而是耐心地教孩子慢慢地写字。渐渐地,她的字写得工整了,不担心老师会训斥她。隔了一段时间,小女孩又开心去上学了。 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故事总会有办法”。这种借“隐喻”潜意识沟通的效果,远远超过我们意识层面的说教。 疗愈性故事与强迫孩子接受某种规范的做法完全相反,它是温和的、亲切的。它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肯定学生的想法,会采取各种令人惊讶的隐秘方式来引导孩子。应该说,多数故事都有隐喻的作用,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疗愈性故事更为适用。 借隐喻引导班级舆论,或者解决孩子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