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元济永不用叙大用
张元济永不叙用叙大用 张元济,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革职,且是“永不叙用”。尽管后来他有多次复职从政并“升迁”的机会,但他弃之如敝屣,不吃“回头草”。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为了开启民智,他先从事教育,后投身商务印书馆,终成“商务”之魂,成为无出其右的出版界巨子。 使“作坊”成为出版业翘楚的出版家 我国出版业中,谁的历史最悠久又影响最大?答案应是“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2月11日在上海开张,起初只是印刷商业簿记、账本等物。这一印刷作坊,直到1902年从张元济加盟,才算步入出版殿堂。 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并非老板,这时的当家人是创办者夏瑞芳。张元济只任编译所所长。就是后来商务印书馆发展壮大,张元济也没任过“一把手”。然而人们都说是张元济成就了商务印书馆,张元济才是商务的创始人。这话不无道理,夏瑞芳虽然精明,毕竟是文化不高的排字工人出身。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和夏瑞芳齐心合力,成立了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和总务处,正是得益于他的开拓创新,才使得商务印书馆闻名遐迩。 因孝行而“减罪”的变法者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州,原籍浙江海盐。1889年杭州乡试中举,1892年京城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常馆庶吉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张元济在“外国通”严复的帮助下,创办了“西学堂”(后改名“通艺学堂”),这所“通艺学堂”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开设了英文、数学等课程。 为何要创办“西学堂”?张元济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受列强欺侮的中国要振兴、要强大,当务之急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素质,就得办教育。张元济有段名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但是为国民读书办学校,不能墨守成规。不妨向敌人学习:学习日本的,学习西方的先进东西。 时值“公车上书”之后,光绪帝想读关于西方的书,经常开列书单交给总理衙门去购买。可是京城书店里,皇帝需要的书难以找到。后听说张元济的“通艺学堂”和家里拥有皇帝需要的书,总理衙门的人便向张元济“借书”缴旨。张元济只得将盖有自己印章的书呈送光绪。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由于他读过张元济盖过印章且有过批语的书,对张元济印象颇深;加上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对张元济的评价甚高:“刑部主事张元济现充总理衙门章京,熟于治法,留心学校,办事切实,劳苦不辞。在京师创设‘通艺学堂’,集京官大员子弟讲求实学,日见精详。若使之肩任艰大,筹划新政,必能胜任愉快,有所裨益。”所以,光绪帝6月16日在勤政殿的东偏室,接见了32岁的张元济。张元济得以向光绪帝进言设馆“储才”、上《痛除本病统筹全局以救危亡折》、陈“变法自强,以救危亡而成盛业”的主张。 “戊戌变法”,是晚清王朝的最后一次自救,然而103天后,连光绪帝本人也遭到慈禧囚禁。一些参与戊戌变法的人,杀的杀,逃的逃;甚至支持和同情“变法”的人,也被追捕受刑。张元济在劫难逃! 张元济是个孝子。他认为,与其逃跑被通缉使老母亲担忧,不如陪在母亲身边、多陪一天多尽一分孝心。他每天照常上班,下班后侍奉母亲。他向同事声称自己能够在上班时被抓走更好,免得在家被捕吓着老母亲。 张元济作为“反党”却不逃跑,慈禧的爪牙反而认为张元济不逃,可能是“被迫变法”。一个半月后,张元济“重”罪轻判: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 面对如此谪贬,张母却说:“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母亲的理解,让张元济改变了人生坐标。“通艺学堂”办不成了,但他还是决意投身教育。他带着母亲,于1898年底举家南下,去了上海的南洋公学任教(今上海交通大学)。 大胆启用新人的“伯乐” 在南洋公学,张元济历任译书院院长、校长。1902年应夏瑞芳邀请,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1903年任编译所长,1916年任经理。“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张元济的这首诗,可谓他为何从教育转向出版业的表白。 商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先是总经理夏瑞芳挪用公司巨款炒股失利;后有商务的职员另起炉灶开“书局”,都使商务几次遭受重创。幸运的是,通过张元济呕心沥血地力挽狂澜,才使商务起死回生,蹒跚前行。 通过十年的打拼,商务印书馆在国内二十多个城市设立了分馆,资本增到200多万元(银元),职工达到700多人;建立了一整套编译、出版的发行网,并创建了藏书丰富的“涵芬楼”;还开办了学校、幼稚园、孤儿院等等。 鉴于国内对日本扩张势力的反感,商务印书馆于1914年1月6日从日本方面收回所有的股权。“中日合资”变成“商务独资”,商务印书馆成了中国民族资本的文化企业、国内无出其右的出版单位。 1920年前后,陈布雷、郑振铎、王云五、竺可桢、任鸿隽、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pptx VIP
- [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考研日语真题2021年.docx VIP
- 质量安全红线管理专项督查工作手册(第13版)(2).pdf VIP
- Altium Designer 24电路设计基础与应用教程 课件 第二章 元器件库的创建.pptx
- 沪江法语A1学生讲义完整版141页.pdf
- [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考研日语阅读理解分类模拟题10.docx VIP
- 毛石混凝土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1例基于5A护理模式下百日咳重症肺炎患儿肺康复个案护理.pptx VIP
- 心理学基础教学课件白学军-第6章 记忆.pptx VIP
- 路基防护矮墙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