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型杀手的人格研究 以电影《七宗罪》中的角色John为例.doc

信仰型杀手的人格研究 以电影《七宗罪》中的角色John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仰型杀手的人格研究 以电影《七宗罪》中的角色John为例

信仰型杀手的人格研究以电影《七宗罪》中的角色John为例《 人民论坛 》(2013年第5期)????刘裕利????【摘要】自古以来,宗教信仰在信仰范畴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很多人的心灵家园。然而,现实中有些人却以宗教之名行屠杀之事,是为信仰型杀手,这一群体的人格极具争议性。文章以电影《七宗罪》中的罪犯John为契入点,分析其变态人格类型以及形成变态人格的因素,并结合时下我国相关犯罪现象,提出预防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宗教信仰心理 信仰型杀手 变态人格 心理抚养????A、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缺陷,对保持亲近关系的感觉不适以及这种能力的减退,同时有认识或者感知的扭曲和出现怪异的行为。在成年早期发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至少5项的下列表现:????1.牵连观念(不包括关系妄想)。????2.与其文化不一致的、影响行为的奇怪信念或者魔法的想法(例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第六感觉”;在儿童或者青少年,为异于寻常的幻想或被占据感)。????3.不寻常的幻觉体验,包括躯体幻觉。????4.怪异思维与语言(含糊的、因情况而变的、比喻的、过分详细的或重复固定的)。????5.多疑或者偏执的念头。????6.不恰当的或者是有限的感情表达。????7.行为或者外表怪异、反常。????8.除最亲近的亲属外没有亲密的或者知心的朋友。????9.过分的社交焦虑,并不随熟悉亲密程度而减少,倾向于伴有偏执性的恐惧而不是对自己的负性评判。????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表现的心理障碍、其他精神病障碍或者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的病程中。????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渐富裕,可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益空乏。在这个充满欲望但人性却无比荒芜的世界里人们不禁会追问:我们该如何面对上帝死了的人生?物欲横行的时代里何处才是人性的归程?答案是我们应当拥有精神信仰,用信仰充实我们的内心世界。????可是,有些人对宗教有着近乎狂热的迷恋,以致认为自身是上帝或神的附体,借上帝或神的名义,恣意掠杀无辜生命。在此,笔者将他们称为信仰型杀手。文章将通过对电影《七宗罪》的人物John的个案分析,探讨信仰型杀手的人格形成及特征,并结合当下我国出现的相关犯罪现象,寻求这类人格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宗教信仰的常态心理????宗教与宗教信仰。对于宗教的概念,学者各执一词。比较通行的观点是,宗教是指一些神秘的事物,它或者是人们深深体会到的,或是冲击人们意志的力量,使得人们不得不依附在一个团体中,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例如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认为,人类以其普遍因果联系的工具技术打破了狭隘的野兽实在感。他将人的这种超越直接经验实在的能力归之为“符号”,它意向指称的对象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可能的,甚至即使不可能但却是理想的。对于虔诚的宗教徒而言,这些理想或预言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比日常生存中的食宿或劳务更为真实。这种对非(直接经验对象)实在的实在感,就是信仰。①可见,在卡西尔的观念里,宗教信仰是对自然人欲以及世俗的超越。????宗教信仰的心理根源。宗教信仰的心理根源在哪?大多数古代思想家认为是“恐惧创造了诸神”,近代以来,各学者的观点渐渐有了分歧。????斯宾诺莎认为,“因为人们常常陷入极大的困境,以致无法给自己拟定任何计划,并因为他们无限地寄希望于命运女神给他们带来的捉摸不定的机运,因而大部分人常常处在希望和恐惧之间的可怜的摇摆之中,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特别愿意信仰任何东西……”②????费尔巴哈则提出,“除了依赖感和依赖意识以外,我们就不能发现其他更适当、更广泛的宗教心理根源了。”③可见,斯宾诺莎是对古代关于宗教信仰根源思想的继承,而费尔巴哈则摒弃了古代思想,主张依赖感才是滋生宗教信仰的根源。????正常宗教信仰的心理特征。宗教虽基于人类的无知、畏惧而生,不属科学,但它却以净化人的主体态度为主旨,是人类内心的美好依托。一般来说,人类个体心理本身并不产生宗教,但在生活条件的影响下,可以创造出有利于个体从周围环境中接受宗教信仰的某些心理状态(如心理压抑、悲痛、孤独感、不满意自己等等)。????首先,宗教信仰的心理不具有遗传性。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现象,必须来源于人与社会的接触。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父母信教,小孩传承信教衣钵的事例,这是言传身教的结果,非遗传基因的问题。????其次,个人生活中的危机可能促使人们皈依宗教。比如,离婚使某一女性绝望至极,甚至万念俱灰,于是她选择了遁入空门,在信仰中,她体验到了仁爱、宽容等幸福感。????再次,需要能促使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追求。需要不仅使我们得到某种经验,而且一旦需要得到满足,导致满足的行为将会被人铭刻在心或得以强化。周而复始,信仰便得以形成。例如,某农夫为了自己的庄稼而祷告求雨,要是雨果真来了,他就更有可能为了雨水和他所需要的其他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