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哥石光独臂撑起一片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语哥石光独臂撑起一片天

标语哥石光武独臂撑起一片天   清 晨的枣树村,阳光洒在秀芳家的院子里,她削着竹笋,女儿坐在对面吃着零食。房子两层楼之间的外墙上,一幅标语引人注目:“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尽管标语被一层玻璃覆盖,但岁月的侵袭已经让这几个字支离破碎。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从秀芳家步行上坡,另一座房子的相同位置还有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能战胜”,风化程度更为严重。这两幅标语刚贴上去时还是大红色,而今已是白色。   “5?12”地震那年,为了鼓励大家重建家园,村民们把标语贴在了两间仅有的相对完好的房子,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青川县黄坪乡,对这样的重建精神高度评价,一夜之间,枣树村出了名,“标语哥”石光武也成为“枣树精神”的代表。 两次见总理   石光武的房子,就在秀芳家斜对门,地震过后,他是全县第一个重建家园的人,2008年8月31日,施工进度已完成大半,正在屋子里忙活的石光武听说有个大领导要来看望村民,本以为市领导,可人群走近,其中有一位正是电视里的“熟人”――温家宝。      “辛苦了!”总理面带微笑。尽管“亲切得不像个领导”,石光武还是难免紧张,仓促地说“总理辛苦了”。   在枣树村的标语下,总理和村民们原计划10分钟的座谈,一直持续了40分钟,随行人员告诉村干部,这一路上,总理几乎没笑过,看到了村里的标语和重建的场景,才头一回有了笑容。   临走时,温家宝握着石光武的左手说,“好好干,我还会来看你。”还嘱咐这周围的干部,他们两个人都是残疾人,不容易,要多关照。   多年前的意外,夺去了石光武的右手,而他的妻子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   几个月后,全村人给总理写信,讲述了村里重建的情况,还得到了总理的亲笔回复。后来,这封全体村民签名的信被复制放大后,挂在了枣树村地震博物馆里。   2年后,温家宝再次来到青川,没有安排黄坪乡的行程,可总理在返回县城时说,我要去枣树村看个老朋友。在去县城路上的石光武,快马加鞭回到家中,几乎和车队前后脚到。   “我说话算不算数?”平时只会说方言???石光武,却用标准的普通话模仿着总理的口吻,一旁的村支书李发勇笑道,模仿得还真像。   在村民的谈笑中,石光武是被“羡慕嫉妒”的对象,他不仅见过两次总理,还进过人民大会堂开会。2013年,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石光武作为代表出席。回想起来,他发出了最朴实的感叹,“人民大会堂才叫大,坐在后面都看不清前面。”   会议期间,石光武负责检查代表证,有的人没把代表证佩戴在胸前,说放在包里还不是一样。石光武一点都不客气:“拿出来,不带的话请你出去。”代表发言时,石光武觉得自己说不来,只提了两条建议:给重度残疾人最低保障;发挥残疾证作用。前一条第二年就实现了,后来残疾证也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减免费用。   这是石光武第一次去北京,6天的会议只有半天空闲,他把长安街从头走到尾。村干部说,你石光武得行,好多领导一辈子都没去那开过会。但真正让他自豪的是,当时的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你们是代表全国的。 独臂“标语哥”   石光武家门前,一副木制对联十分显眼,“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横批为“自强不息”。几个字凝聚成一个时代的记忆。   时间拨回到那个特殊的日子,2008年5月12日一大早,石光武就带着儿子到田里收油菜籽,突然听到一阵压路机的声音,紧接着地动山摇,山下瞬间尘土飞扬,一声声叫喊被淹没其中。石光武飞奔下山,发现家人都没事,这才放下心来。   “那个时间段,人们都习惯在外干农活,或是午休过后在院子里乘凉,再早一个小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回想起那天的情形,张发勇仍心有余悸,后来统计发现,枣树村有一名老人不幸遇难。   地震过后,枣树村几乎没剩下几间完整的房屋,石光武的房子垮了3间,2间变成了危房。他回忆,那地震真奇怪,一回屋里拿东西,余震就来了。   震后一个月,枣树村党支部号召村民重建家园,与此同时,住在又热又潮的板房里的石光武也坐不住了。“这么大规模的地震,党和政府暂时顾不上所有人,我们不能等着。”   说干就干,从废墟里捡砖头,在河边自己筛黄沙,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县城买水泥,虽然石光武只有一只左手,但是骑自行车,挖地,抱石头样样都行。   然而新砖瓦房的墙砌了半人多高,余震让石光武功亏一篑,却也带给他灵感,地震中,村里百年房龄的木结构房屋损毁居然不是特别严重。于是他决定,新房也要造成人字顶、木结构的房子。   在石光武的带动下,枣树村恢复了生机,每天一早,村里就响起工具碰撞的声音,有时到了深夜,仍有号子声回荡在村里。大家还想出了两条标语,贴在村里。   张发勇回忆,从那时开始,村民们互帮互建,不再计较个人得失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