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年巴蜀舞台艺术回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6年巴蜀舞台艺术回眸

新中国60年巴蜀舞台艺术回眸   时光荏苒,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的日子来临。此时此刻,回首半个多世纪来四川舞台艺术事业走过的历程(1997年重庆市直辖,行政区划上不再属四川,本文涉及重庆方面的内容乃此时之前的),可谈论的内容多多。下面,就扼要述说二三,以供读者窥豹。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一、往事闪回舞台撷英      话剧之于中国是舶来品。1907年,川人曾孝谷与李叔同、欧阳予倩等成立“春柳社”,拉开了中国话剧的帷幕。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等地大批进步的电影、戏剧演员、导演等人川组团并演出,尤其在重庆、成都等地留下有声有色的史迹。新中国建立,四川话剧发展迅速。历年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成都话剧团、重庆话剧团、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等长期活跃在巴蜀舞台上,创作和演出了大量剧目,题材涉及古今中外,如《赵钱孙李》、《月琴与小老虎》、《九龙滩》、《钱皇后的酸甜苦辣》、《孔雀胆》、《第一计》、《朋友之间》、《柜台内外》、《魔屋》、《野妹子》、《母女风流》、《结伴同行》、《扎西娜姆废墟》、《辛亥潮》、《哦,沙漠美人》、《空港故事》、《船过三峡》、《广厦为秋风所破歌》、《我在天堂等你》,等等。曾被誉为“西南话老大”的重庆话剧团,半个世纪来先后上演了《四十年的愿望》、《虎穴英华》、《雾重庆》、《转折》、《一双绣花鞋》、《沙洲坪》、《时代先锋》等150多个剧目。在成都,根据李劫人同名小说改编的方言话剧《死水微澜》,1990年亮相后被誉为“四川的《茶馆》”,相继获得中宣部首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化大奖”等,并先后赴英国、日本演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及时反映抗震救灾的话剧《坚守》在蓉推出并巡演各地。此外,省级重点剧目评审及打造是目前在宣传、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下正积极、有效推进的工作,全省戏剧小品比赛在有关单位主持下已举办十多届。这不仅联络了基层各地专业和业余的作者,而且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新创作品。这些作品,立足当代,来自生活,其中不乏佳作,值得肯定。   戏曲方面,巴蜀地区有川剧也有京剧。川剧是在明清以来移民潮影响下形成的地方艺术。沐浴着新社会的阳光,这地方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1952年10月,首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各路戏曲英才汇聚首都,亮技艺展风采。23个剧种,37个剧团,1600多人,在怀仁堂颁奖,有政务院总理到场,那气派那规格,让刚刚从“戏子”翻身做主的梨园艺人们无不刻骨铭心。来自长江上游的川剧艺术迈出夔门,亮相在全国同行面前,带去了《柳荫记》、《翠香记》以及《五台会兄》、《评雪辨踪》、《胡琏闹钗》、《会缘桥》、《秋江》、《踏伞》、《议剑》等戏。出色的剧目,优秀的演员,漂亮的技艺,让观众看得醉了,掌声、喝彩如潮水般涌来。贾培之、张德成、周慕莲、阳友鹤、陈书舫、周裕样、曾荣华、周企何、袁玉?摇⑿碣辉频纫杖耸峙踅弊矗?返回四川。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制转换,展开了对传统剧目的鉴定和整理。经搜集统计的传统剧目有近2000个,收入60年代初编印的《川剧传统剧目目录》中的即有1500多个。经过整理改编,在四川舞台上陆续推出了《柳荫记》、《玉簪记》、《焚香记》、《绣襦记》、《和亲记》、《御河桥》、《白蛇传》、《拉郎配》、《乔老爷奇遇》等大戏,兼及《思凡》、《拷红》、《放裴》、《归舟》、《裁衣》、《射雕》、《杀狗》、《做文章》、《迎贤店》、《柜中缘》、《八阵图》、《别宫出征》、《酒楼晒衣》、《活捉三郎》、《打饼调叔》、《皮金滚灯》等脍炙人口的折戏。如今,四川人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有《变脸》、《易胆大》。京剧团在成都、重庆有,钢城攀枝花也有,历年来着力打造和推出的剧目有《钟离香》、《雪宝公主》、《杨八姐智取金刀》、《党的女儿》、《四川白毛女》、《少帝福临》、《嘉陵怒涛》、《千古一人》、《薛涛》,以及《玉堂春》、《春秋配》、《法门寺》、《群英会》、《八大锤》、《雁荡山》、《杨家将》、《白蛇传》、《谢瑶环》、《闹天宫》等等。   巴蜀是歌舞之乡,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成都地区具代表性的歌舞作品有彝族舞蹈《幸福光》、歌剧《长腿的鸡蛋》、舞剧《卓瓦桑姆》、舞剧《鸣凤之死》、歌曲《奋进腰鼓》等,还举办过数届国际古琴艺术研讨会;重庆歌舞方面,历年来创作、移植、改编了歌剧《巫山神女》、《火把节》、《哭嫁的新娘》、《魔鬼索尔南塔》、《海岛女民兵》等,演出了《白毛女》、《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货郎与小姐》以及《费加罗的婚礼》、《塞尔维亚理发师》、《多瑙河彼岸的萨波罗斯人》等歌剧及选段。省歌舞剧院推出的作品有舞蹈《快乐的罗梭》、《康巴的春天》、《川江女人》、《阿惹妞》,舞剧《远山的花朵》、《阿月与阿星》、《悲呜三部曲》,歌剧《格达活佛》、《青稞王子》,声乐《嘉陵江号子》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