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恽代英编致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恽代英编致敬

向恽代英主编致敬   研究中国青年运动史,离不开《中国青年》杂志,而这本百年名刊正是在第一任主编恽代英同志手中创办并一路走到今天的。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尼采说“我活在死后”。的确,恽代英主编尽管已英勇就义八十多年,但他依然活着,活在《中国青年》杂志的字里行间。   在《中国青年》的记忆长河里,老主编恽代英思想的光辉从来不曾黯淡。   黑格尔说:“人是用头脑即用思想站着的。”一本刊物又何尝不是呢?!   恽代英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撰写发表了600余篇文章,其中约三分之一共210多篇在《中国青年》上以“毅”“遽轩”“但”“英”“稚宜”“戴英”“蘧轩”“但一”“代英”“CY”“天逸”“FM”“子毅”“子怡”“尹子怡”的名字发表,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他在1923年10月20日出版的《中国青年》发刊词中写道:“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败了,衰老沉寂的中国像是不可救药了。”但他心中,青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继而写道:“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   在《怎样才是好人》一文中,他提出第一要有操守,第二要有作为,第三要能为社会谋福利。无须冗述,仅仅从下面这些文章题目中我们便能体会出他的思考,并听到他的心跳:《孙中山先生逝世与中国》《对于有志者的三个要求》《我们还要议会制度否》《道德的生活与经济的生活》《前途的乐观》《何谓国民革命》《湖北黄陂农民生活》《自从五四运动以来》《关于政治运动的八个问题(通讯)》《乡村运动问题》《国民党中的共产党问题》《为什么有这多内战》等等。在今天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欲横流的暴富时代,思想似乎已经成为人类最后的奢侈品。而恽代英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深刻而又丰富。   在《中国青年》的记忆长河里,老主编恽代英对青年人发自心底的关爱,余温犹在教诲尚存。恽代英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为什么能够下笔如神直指青年内心?《中国青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就因为恽代英理解青年,思想上和青年深度共振,感情上和青年水乳交融。他在学生时代就创造过敦品励学、自助助人、伺候国家、伺候社会的互助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同青年生活在一起,使他知道青年的迫切要求。在武昌,他和数千学生一起游行示威,坐街请愿,深深感到爱国救国是当代青年最急迫的任务。他在和军阀、豪绅的反复斗争中,增长了宝贵丰富的经验。主编《中国青年》,使他有机会把多年的经验和认识在刊物上发表出来,为青年们指明道路,帮助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学习修养、婚姻恋爱等切身问题。青年读者也通过一本本《中国青年》了解了世界大势、国家命运、青年思潮,一步步融入时代的大潮中。   在《中国青年》创刊第一期里,恽代英写了一篇《对于有志者的三个要求》的文章,要求青年:一、每星期至少牺牲六小时,作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业;二、每星期至少牺牲六小时,作有益于社会改造理论与办法的研究;三、有收入时至少捐其十分之一作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业。这个倡议引起强烈的反应。很快,成都青年张霁帆来信。信上说:“你的三个要求,已拿在蓉社去实验,从下星期起。因为你是著这出戏的剧材的人,所以演这戏时先告诉你。”这个名叫张霁帆的青年,在全国学代会期间,作为四川学生代表,来到上海,在上海街头,巧遇恽代英。恽代英看到张霁帆衣服单薄,就脱掉大衣,给张穿上,转了个弯,他自己又到石路(现福建路)估衣店里,买了件褂子披上走了。   这就是一位主编和一个青年读者的真挚情感。   让我们再看看这几篇文章的题目。《救自己》《读什么书与怎样读书》《假期中做的事》《青年工人运动的注意事项》《怎样做小学教师》《香港的青年》《广州‘圣三一’学生的民族革命》《预备暑假的乡村运动――到民间去》《毕业生生活问题》《学生运动》《革命青年与家庭问题》《青年最急要了解的是什么》《怎样打破灰色的人生》等等。恽代英主编对待青年群众所思所想研究透彻,见解高深。   在《中国青年》的记忆长河里,老主编恽代英才华过人、博观约取的学识令后辈高山仰止。   少年时代,恽代英已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与禀赋。他5岁入家塾读书,熟读《纲鉴易知录》《战国策》《古文观止》以及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等,尤其崇拜谭嗣同,常吟诵其就义前的绝笔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自勉。这个胸怀远大,立志“伺候同志”“伺候社会”的年轻人,诚挚待人,心地纯正,生活简朴,每天在日记中自省,他写道:“吾愿富,然亦不畏贫。富必有以利世,贫必有以守身”。   他知识渊博,学业优异,会四国语言,有“百宝箱”之称;他思想先进,擅长演讲,宣传动员入情入理,极具影响力,被誉为“为演讲而生”的人;他组织能力超群,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中发挥重要领导作用;他的人格魅力、道德品质为青年所折服。   我们还是列出几个题目来一窥恽代英同志的学识和视野:《研究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