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蚕不应 昼夜常怀丝
春蚕不应老 昼夜常怀丝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会议室的墙上虽然张挂有李谋盛(1913-2004)先生的照片,但年轻的老师和研究生们恐怕大部分不知道先生何许人也。其实。先生离去的2004年“十一”长假,距今不过两年而已。事实上,先生退休已久,又住在校外,早在1990年代。外界就鲜有与闻。高校中众多的知识分子,除了少数机缘巧合成了学校的招牌或者自身就具有明星效应外,也多半如此,即使某人在某一方面曾经造诣很深,甚至达到大师级水准。这没什么好奇怪,毕竟,“由来只见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重视传统、文化心理的成熟仿佛是不言而喻,但是,此种现象又再正常不过。这真是一个悖论啊!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然而,我却总是不能忘记李先生。夜深将寐之际,脑海里常常浮现出李先生在他那不很光亮的小客厅里。在小黑板上给我们图示中国古代外交远交近攻的智慧,以及我们向他做最后告别的情形。吾友宁敏,硕士毕业后即在深圳做律师,不操学术之事久矣。然见面相聚之际,总能听到他感叹老先生们的书好读,文字典雅,甚至有韵律感,让人过目难忘。他多次提及李先生参编的《国际关系史》,居然还能背诵他写的章节中的精要――须知。此时距他研究生毕业拿到硕士学位,已是十几年了。宁敏让我这个号称做学术研究的人突然有了一种惭愧。是的,我难道不应该为李先生写点什么吗? 第一次见到李先生,是在1986年寒假开学后不久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记忆中,那个冬天似乎一点都不冷。从学校正门走到教四楼前面的五叉路口,只见小池塘在初春的阳光下波光粼粼。那棵歪脖子树边上有一棵小小的杨树苗,枝条上的绿芽迎着水面的反光,有晶莹剔透之感。走进武大,没人会感觉不好!如今,那棵杨树已不知去向,那一池水被恶俗的人们称之为未名湖。不知为什么。学校的那么多谋士怎么不建议在湖边建一座砖塔,再造一个北京大学的“一塔湖图”。没来由地就记起《红楼梦》(第27回),凤姐想要宝玉房里的丫头小红,得知她的大名叫林红玉时说,这也讨厌得很,你也玉我也玉,好像得了玉的什么便宜似的。物非人非,不必感叹;百年老校,多了一份躁浮之气,却难以不叹。 老先生住在小池塘往东还有很远的鸳鸯楼。楼名好听,其实就是一层两户的小公寓,一房一厅,适合单身或刚成家的年轻人居住。先生家住华中师范大学,如此高龄而居于鸳鸯楼,想必是学校的照顾,以便他在武大上课时有个歇息的地方。先生就是在那个小厅里接待我的。当时,我想报考武大的国际法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中有国际关系史,但我所在的西北政法学院是不开这门课的。一方面,自学者总是希望听取高人指点,另一方面,作为准考生,潜意识里难免有“划重点”的投机心理。总之,经西北政法学院刘海先生介绍,在事先没有预约的情况下,冒昧登门。其实,正如李先生当时所言,刘海先生为1950年代苏联人在中国培养的首批国际法专业研究生,有留苏经历,懂几门外语,是个合适的国际关系史老师。可惜他隶属宪法教研室,或者还有其他原因,总之,学校是不开这门课的。 李先生的和蔼。平息了我内心的忐忑。我也抓紧时间请教,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最后,先生用一句话来做总结: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就是历史上的国际关系。印象中。先生并没有指定什么考研参考书。但他的这句话,确实起到醍醐之效。记得那时我喜欢给课本包个封皮,并题上自以为是的英译名,国际关系史课本封皮上写的是“HistoricalInternational Relations”o- 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是当时考研的必读书之一。该书系卢绳祖先生主编,1983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改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在前一版中,李先生写的是第一章;修订版中,李先生写的第一、二两章,系对原书第一章的扩充与增补,分别是:“17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通常而言,书是开头难写,历史是越古的部分越难写。但对李先生而言,应付这样的问题是游刃有余的。他以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为主线,概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与国际关系,重点阐述三十年战争、英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及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尤其考虑了相关的国际法问题。可以说,这两章的方法是历史学、国际政治学的,观点、视角则是国际法学的,融合了三个不同而又关联的学科,凸显出跨学科的特点。以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与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影响为例,李先生的总结不但有水到渠成之感,而且有着浓郁的专业特色: 第一,这次会议本身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第二,和约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的主权,承认了荷兰、瑞士为独立国,在实践上肯定了格老秀司所提出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