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官话词汇源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官话词汇源探析

东北官话词汇来源探析   摘 要:方言词汇一部分是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的,还有一部分可能源自方言区内部的创新,当地人自用自创而产生的。除此之外,一些方言词汇是受外来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处于港口的城市和边疆地区受外来语的影响会比较明显。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东北官话 词汇来源 古语词 外来词   一、引言   我们常说的方言,其实是指地域方言,也就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称为“话”,如“东北话”“福建话”“江浙话”等,分别指的是东北官话、闽方言和吴方言。要研究一种方言就必须了解它的词汇来源。汉语方言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不间断的演变过程。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东北官话词汇的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东北官话词汇主要来源于古语词和外来词。   二、古语词   古语词是从古代汉语中直接传承下来并且音义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词。古语词在每一种方言里都存在,只不过有的方言中的古语词保留的数量较多,有的方言中保留的数量较少而已。这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列举一些东北官话中至今常用的古语词。   1.糗   (1)去几切,音糗。(《集韵》)   (2)糗,去九切,干饭屑也。(《广韵?有韵》)   (3)舜之饭糗如草也,若将终身焉。“糗,饭干精也。”(《孟子?尽心下》)   (4)张禹巡行守舍,止大树下,食糗干饭。(《东观汉记校注》)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糗”的本义为干粮。在东北官话中“糗”是形容词,意思是“饭或者面食由于时间长了粘连在一起变成块状或糊状”。词义是古语词义的延伸,例如:面条赶紧吃,糗了就不好吃了。   2.鸡子儿   (5)鸡子内黄外白,入心肺,宁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补益脾胃;生冲服之,可以养心营,可以退虚热。”(《本草便读》)   从例(5)中可以看出,“鸡子”的本义为“鸡蛋”。在东北官话中“鸡子儿”是名词,也就是“鸡蛋”之义。东北官话将“鸡子”后面加上了儿化音,如今读音基本上与古音保持一致。例如:  ???(6)这两天鸡不爱下蛋,今天就捡了一个鸡子儿。   3.艮   (7)古恨切,跟去声。(《集韵》)   “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8)《广雅?释话》“艮,坚也。”(《方言》)   通过上述文献可见,“艮”本义为坚。在东北官话中“艮”是形容词,①指食物不易咬动或者嚼动,在咬的过程中很费力,这一点与古语词的语义一致。例如:“这腌的萝卜条子艮个啾的,还挺好吃”。②形容人的性格或者办事不干脆,这就是古语词的引申义了。如:“他那人你还不知道,干啥事都艮了巴唧的”。   4.薅   (9)薅,拔去田草也。(《说文》)   (10)薅,去也。(《诗集传》)   (11)稻苗渐长,复须薅;拔草曰薅。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齐民要术?水稻》)   (12)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以劝南伪。(《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薅,耘去草也。”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薅”的本义为锄草、拔草和泛指拔一类的动作。东北官话中“薅”作为动词,①用力向上拔起,例如:“下午我们得下地薅草去。”②用力拉扯某人,例如:“不管咋说,你也不应该薅人家头发啊。”   5.抢(枪):撞,触。   (13)布衣之怒,亦免冠跣足,以头抢地耳。(《战国策?魏策四》)   (14)被素姐飕的一个漏风巴掌,兜定一脚,踢了一个嘴抢地。(《醒世姻缘传》六四回)   由以上例句可知,“抢”在古语词中的词义是“撞击到哪里”,今在东北官话中语义未变并且经常使用。例如:“我的波棱盖儿(膝盖)在马路牙子上抢破皮了。”   6.拎:手提物。   (15)拎,手悬捻物。郎丁切,音灵。(《广韵?平青》)   (16)何美之捧出盘子,浑家拎着酒,放在桌子上摆下。(《儒林外史》四回)   由上可知,“拎”在古语词中是拿着、拿来义,今东北方言均将用手提物说成“拎”。例如:   (17)你二娘手里拎点啥啊?   7.缓:延长   (18)《集韵?上声缓韵》:“缓,舒也。”   今东北许多地方方言中一般把“推迟延长时间”叫“缓”。例如:   (19)你看我现在手里钱也不够啊,能不能在缓两天还你。   8.潲:雨飘洒或由于风的原因被刮进屋子里。   (20)《广韵?效韵》所教切:“潲,雨溅也。”   今把雨斜着落下来或飘进来叫“潲”。例如:   (21)“完了,咱家窗户没关,下个幺大雨还刮这么大风,指定得潲雨了。”   9.方:克犯有关的人。   (22)牛歧胡有毒……上池有乱毛起(上池,两角中),方主。(《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   (23)谁知自从从海会到庵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