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新和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有关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材料,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争取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和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url=]\\\[/url]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社会根源   2、组织根源   3、政治纲领   4、思想舆论   5、起义锻炼   (二)武昌起义一起初步成果   1、起义爆发并胜利   2、成立革命政府   3、重大影响   (三)辛亥革命的两大成果与最终结局   1、两大革命成果   (1)成立中华民国   (2)颁布《临时约法》   2、革命的最终结局    (1)清帝退位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情景营造:问题探究:“直面危局,20世纪初,中国三大政治力量(清政府、资产阶级立宪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变革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甲方:中国应该选择君主立宪道路。原因在于君主立宪是温和式的渐进改革,适合中国国情。1840年以来中国遭受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动乱,社会破坏严重,温和的改革可确保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并且当时清政府应经实施了新政且进行了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固然存在明显不足,但其力度也是为历史所罕见。君主立宪道路可行。    乙方:中国应该选择革命的道路。原因在于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是世界大势,是顺潮流而动,且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统治者的专制意识与一般民众的子民心态根深蒂固,非革命不足以根除封建余孽,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课堂设问:君主立宪道路与革命道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你更倾向于那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如何认识中国实践选择的道路?    让课前已做好准备的两个小组成员代表展开讨论。    根本区别:君主立宪是改良,主张维护清政府统治,但必须改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革命道路主张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辩论观点:问题谈就中甲、乙栓方的变数都与历史相符,且都有一定的道理。    实践选择:资产阶级革命——1898年康梁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清政府虽有改革,但几乎每次都是在形势急剧恶化的情形下被动进行的,难以挽救时局,且改革本身也存在明显不足。很多立宪派都反对,从而出现分化。    设计意图:本问题探究的内容,虽非课标要求的学习要点,但实为理解本课知识的根本。   这一设计的所有制试点权威教材所设计,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它将散见于教材上的、缺少必然联系的知识用“变革20世纪初的中国的理论与实践”之一主线来统领,简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有关辩论的两段文字,是笔者依据改良派余个名牌的思想核心而草成的文字,目的是简化“问题探究”,将学生难于把握的论战观点转换成较易把握的问题。   教学演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辛亥革命终于在湖北武昌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第一个省级革命政府。在一个多月内全国就有十多个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布独立。清廷统治虽存,半壁江山已失,是以土崩瓦解。    课堂设问: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原因与条件各是什么?    提示:(1)原因:民族危机的加重与清政府“新政”变革的局限(2)条件:组织准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政治纲领: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舆论: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义锻炼:革命党人发动皖浙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二)武昌首义及其初步成果    课堂设问一:武昌起义的胜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提示:(1)起义爆发并胜利:1911年10月10日;(2)成立革命政府:湖北军政府,都督实力远红;(3)重大影响:十多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    教学演示:演示有关辛亥革命的几则史料幻灯片,内容如下:(1)黎元洪,清朝官僚,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后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2)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预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3)11月,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认都督,挂起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瓦,以示革命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