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仕女题画诗词植物意象诗画关系探讨.docVIP

古代仕女题画诗词植物意象诗画关系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仕女题画诗词植物意象诗画关系探讨

古代仕女题画诗词植物意象诗画关系探讨   摘 要:仕女题画诗词是题在仕女画上、以仕女画为核心,表现画面情景,传达仕女情怀的诗词。本文主要着眼于植物意象,以仕女题画诗词的植物意象为研究对象,讨论它们在仕女画与题画诗词之间的诗画关系。   关键词:仕女画;题画诗词;诗画关系;意象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72-02   仕女题画诗词的意象取舍和绘画题材、女性心理、诗人词人情感和时代审美风潮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仕女题画诗词的题材,可将仕女题画诗词的意象分为植物意象、动物意象、音乐意象三类。仕女画的意象中,除仕女本身外最常出现的也就是这三种类型。而植物意象又是仕女题画诗词所有意象类型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本文选取了植物这种诗词意象,分析它们在仕女画与题画诗词之间的诗画关系。   题画诗词意象的特点在于,它超越一般传统诗词意象的共性,以画面为依托,具有直观性。是典型的诗画、词画结合的最佳形式,“意”与“象”被充分地统一、“诗情”与“画意”被充分地结合,体现出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从诗画关系上说,仕女画的植物意象和仕女题画诗词的植物意象具有融合性、变异性和互补性。   一、深相契合的相溶性   这是仕女画的意象与题画诗词的意象最明显直接的一个关系。诗画、词画意象具有融合性,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题画诗词在艺术上对绘画产生一个较深的审美作用。诗、词因画而生,画对诗、词有一个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诗人题诗、词常是因观画有感而发,被画面所展现的意境所触动,产生共鸣,或描绘画面,或补充画意,或节外生枝,或托物言志等。无论哪一种,题画诗词的意象总与仕女画的意象深相契合。   如费丹旭的《四季仕女图?采梅图》,画中有小溪、梅枝、溪石、一位女子。左侧上题写一首七言绝句:“翠羽声中春梦残,扑襟香雪影珊珊。可知一样梅花骨,不畏东风料峭寒。”“影珊珊”三个字简洁清雅地表现出仕女的外表美。第二联写到仕女的内在美,即如梅花般拥有“不畏寒”的骨气。画面表现仕女采梅的清雅姿态,诗歌表现仕女的梅花风韵,将仕女的意象与梅花的意象融合于一体。吴启明曾评这首诗“诗句意蕴深远,从仕女的外在动态美写到她内在的气质美,用梅花的美质衬托仕女的美质,形神融合,给人以含蓄蕴藉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画家点明自己‘以景衬人’的画法,以画法为诗法,诗境与画境妙合无垠,完美地传达出自己的艺术匠心。”①高度体现出诗画意象的融合性。   清代画家包栋自题词《浣溪沙?题仕女图》:“仿佛烟波十四桥,柳阴深处小停桡,一声莺歇一声箫。桃叶桃根歌宛转,江花江草梦迢遥,几时同载趁归潮。”画中意象――柳、烟雾、小舟、莺等,诗人采用更为诗意的写法纳入词中,不但展现画境,更加深此副仕女图的艺术感染力。诗中写植物意象“江花江草”是“梦迢遥”,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意境淡淡晕开,和画面中朦朦胧胧的雾中江景画意形成极深地融合。“几时同载趁归潮”,画家竟然想要与画中的女子一同载舟于江上,一同趁着归潮时离去。到这个阶段,词人已经进入浑然忘我的状态了,好像与画中的意境融为了一体。藉着这首题画词,画中植物意象与词中植物意象、画中意境与词中意境融合的浑然天成。   顾春曾为好友许云林的自画小照题词一首《醉翁操?题云林〈湖月沁琴图〉》:“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流水高山。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明月风静秋夜寒。”这里植物意象不同于一般的花草,②而是“高山”。高山意象常给人带来超凡脱俗的清高之意,出现在这里,是因为词人捕捉到了画家想要表达的神韵――天人合一。画家自画小像于湖烟长天之中,于高山流水中,于云行月明中,并不突出自己的容貌,目的就是想要表现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清高境界。所以这里的高山意象深深进入到画面的精髓和气质里,达到诗画意境相溶的艺术目的。   朱孝臧在《虞美人?题任颐临窗观梅图》里,根据画面梅花下笔,第一句写“黄昏笛里梅风起,蔓草罗裙地。”将画面上仕女观看的梅花当作现实中的梅花,在黄昏时候吹起了梅风,带来缕缕梅香。这里也是画面上的植物意象与诗中的植物意象相容相合,化为一体。体现出植物意象在诗画关系中的相溶性。通过在词与画之间来回不断地咀嚼,画中意象现词情,词中意象传画意的特性愈加地凸显。画的意象直接催生诗词的意象,诗词的意象虽出于画而可能更胜于画。二者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   二、诗画互转的变异性   仕女画与题画诗词意象之间的变异性,多体现在诗意画和词意画中。题画诗词,是画上有题诗、题词,整幅画是诗词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的完整作品。明朝汪氏曾专门辑印词意画集《诗余画谱》。其他词意画还有张渥的《琵琶仕女图》,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而画;余集的《落花人独立图》,出自晏几道的《临江仙》;王素的《梧桐仕女图》来源于李清照的《醉花阴》等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