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探讨.docVIP

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探讨.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探讨

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8例,在治疗的同时加强肺保护性通气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78例患者救治成功73例(93.59%),死亡5例(6.41%)。呼吸机脱机时间平均(6.28±1.31)d。无肺水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护理和保护性肺通气能缩短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肺损伤,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严重胸腹外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理是因失血过多引起组织细胞灌注不足,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后期发展为低氧血症[1],典型表现是进行性呼吸窘迫,该病病情变化快、预后差,如及时治疗护理,会降低患者死亡率。现以本病的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为研究课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8例,男68例,女10例,男:女约7:1,年龄26~72岁,平均(50.2±3.1)岁。损伤原因:车祸中冲撞压砸伤46例,高处坠落堕积伤11例,斗殴中锐器致伤21例。合并损伤类型:连枷胸20例,血气胸12例,肺挫伤13例,支气管断裂2例,膈肌破裂4例,颅脑损伤2例,四肢和躯干部位骨折25例。发生ARDS(呼吸窘迫综合症)时间在伤后24~72h,平均(42.2±2.7)h。   1.2方法 治疗方法:肺保持开放,进行抗休克治疗,积极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腹术等处理合并伤。在治疗基础上,经气管插管16例,气管切开插管建立人工气道71例。所有患者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配合同步间歇指令,行保护性肺机械通气。潮气量:6~10mL/kg;呼吸频率:18~24次/min;氧浓度:(40~60)%;血氧饱和度:超过90%;动脉血氧分压:75mmHg以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0mmHg以下;呼气末正压5~10cmH2O。根据患者血气监测情况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2]。   护理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了解患者需要。准确记录呼吸机各项参数,参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24h监测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记录痰、尿、引流液的量、性质,随时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控制液体输入量,及输注速度,遵医嘱用药。定时翻身、叩背、吸痰,加强气道湿化,严格无菌操作。加强营养支持,静脉输注或鼻饲的方法,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防低蛋白血症和氮-水电解质失衡,加强呼吸道、口腔卫生管理,保证各输注管路的无菌操作和畅通,防感染增加抗病能力[3]。   2 结果   78例患者救治成功73例(93.59%),死亡5例(6.41%)。存活患者的呼吸机脱机时间平均(6.28±1.31)d。无肺水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最重视的是解除呼吸窘迫,在病情观察和急救过程中,呼吸窘迫症状常被伤情掩盖,需要早期发现,积极预防。   减少ARDS对肺损伤的关键是加强护理,首先是建立静脉通路,补液、补血,纠正失血和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痰。保持持续、高浓度吸氧,每15min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气分析值调整氧浓度和氧流量。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胸腔有开放性伤口,应使开放气胸闭合,如果是张力性气胸,要在第2肋间与锁骨中线交会处插入针头,吸出多余气体,减轻胸腔内压,完成后闭式穿刺引流。如果发现反常呼吸运动,用胸带包扎固定胸部[4]。   应用呼吸机可以纠正低氧血症,是ARDS救治的关键,同时对连枷胸等合并症患者胸壁有内固定作用。应用呼吸机后气道分泌物增多,及时吸痰,如果无法控制,尽早气管切开。本次研究中,呼吸模式选用的是压力支持通气模式配合同步间歇指令,行保护性肺机械通气,潮气量、吸氧浓度、呼吸频率等参数设置都以防止肺萎缩为前提,应用后肺顺应性提高,肺内分流减少,功能残气量增加,所以没有发生肺水肿。   机械通气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因ARDS患者过早撤机未康复的肺泡容易重新萎陷,而再度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比较困难,所以本次在撤机时采用保护性方法,逐渐降低氧浓度和流速,待血气分析值完全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一段时间后正式脱机,所以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此次护理另一重点是对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肺挫伤肺的顺应性降低,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屏障防御能力,抵抗力下降,都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此时护理应加强口腔和气道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及时吸出内分泌物,加强气管雾化、湿化,及时吸痰,避免气道湿化不足,痰液过度黏稠不易吸出。操作严格无菌进行,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滴入气管,如痰液培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