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平乐银山岭墓地出土两件秦兵器.docVIP

再议平乐银山岭墓地出土两件秦兵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议平乐银山岭墓地出土两件秦兵器

再议平乐银山岭墓地出土两件秦兵器   [摘 要]首先,本文通过对广西平乐银山岭墓地出土“孱陵”铜矛和“江”“鱼”铜戈形制特征的分析,判定两者均属战国晚期秦兵器。其次,在铭文内容释读、刻铭时间以及它们出现在岭南的缘故等问题,提出了与蒋廷瑜先生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银山岭墓地;秦兵器;刻铭   1974年,在广西桂林平乐县银山岭墓地[1]4号墓出土铜戈一件,内平直,援上扬,援、胡、内均为利刃。内上一穿,阑侧三穿。内正面横刻“江”、“鱼”二字,字体为秦篆,笔画纤细。内背面亦刻有文字,但磨蚀不清。(图一、3)其形制特征与“十二年上郡守寿”戈[2](图一、4)、“廿年相邦冉”戈[3]等铜戈一致,均属战国晚期秦戈。   另外,在墓地还采集到一件铜矛,通体宽扁,脊两侧各有一条血槽。銎扁圆,上有圆孔,近叶处刻“孱陵”二字,字体亦为秦篆。(图一、1)其形制特征与秦兵马俑一号坑铜矛[4](图一、2)、江西遂川铜矛[5]等铜矛一致,均属战国晚期秦矛。   对于这两件秦兵器的形制、铭文及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等问题,蒋廷瑜先生曾专门著文研究,[6]笔者以为其中有些论点有待商榷,故撰此小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江”“鱼”铜戈   秦兵器上的刻铭,据陈平先生研究,戈铭较复杂,多刻铸造年份、官署名以及监者、工者等官职姓名,或吾、宜等置用地名。矛铭较为简单,多刻少府、诏事等官署名或广衍、高奴等置用地名。[7]   “江”、“鱼”均应是戈的置用地名。“鱼”,《春秋左氏传?文公》载:“唯裨、?、鱼,人实逐之。”杜预注曰:“裨、?、鱼,庸三邑。鱼,鱼复县。”鱼,即鱼复,为古庸国的县邑,在今重庆奉节。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其地,东至鱼复”。《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元年,……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秦孝公元年时,鱼地已归属楚国。《史记?秦本纪》曰:“(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巫郡,楚怀王时置,中心在今重庆巫山,地辖鱼复。由此,鱼地又归秦国。“鱼”字在此之后所刻应无误。   “江”,蒋先生考证为“江国”,灭于楚穆王三年,此后江地归属楚国。《史记?楚世家》杜预注曰:“江国在汝南安阳县”,国都在今河南正阳县。笔者以为,“江”应为“江州”的可能性更大。《后汉书?郡国志》杜预注曰:“江州,巴国也”,又《华阳国志?巴志》云:“巴子时虽都江州”,可见江州曾为巴国的都城,其地在今重庆渝中。春秋时期,江州属巴国,鱼复属庸国。鱼复在江州东北,两者相距不远,均在蜀守张若伐楚的作战路线之上。而“江国”,远在东方,地属楚南阳郡,相去鱼复甚远。《史记?秦本纪》:“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在楚南阳郡的基础上置南阳郡,时间较张若伐楚为晚。因此,“江”、“鱼”两字均在张若伐楚之后所刻的可能性更大。   二、“孱陵”铜矛   “孱陵”也应是矛的置用地名,文献中始见于《汉书?地理志》:“武陵郡,高帝置。……县十三:……孱陵”,其地在今湖北公安县,故楚都郢之南。《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李贤注曰:“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蒋先生据上述文献推断,司马错攻取楚黔中后,秦置黔中郡;又因汉武陵郡为秦黔中郡,故孱陵此时便已属秦,从而认定该矛的铭文为此时以后所刻。而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又“涪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折丹涪水,本与楚商于之地接。秦将司马错(由之)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也。”涪水,即今乌江。由此可见,司马错是从乌江南下进攻楚黔中郡,而据考证楚黔中郡在今鄂西南、湘西北与东南的长江以南地区。[8]因此,秦军并未到达楚都郢南的孱陵。且秦是否设置黔中郡,[9]或即使秦设置此郡,但是否与汉武陵郡完全一致还存有疑问。因此,蒋先生的推断似不妥。据《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郢,即当时楚国都城,今湖北纪南城遗址,其南与孱陵紧邻,说明至此时孱陵方被秦国占领而并入南郡。此后,亦未见文献记载秦楚对孱陵的再度争夺。因此,该矛的铭文当为白起拔郢之后所刻。   三、秦兵器出现在银山岭墓地的解释   对于这两件秦兵器为何出现在岭南地区,蒋先生认为,“此一戈一矛应是秦军从楚地带到岭南战场来的,可能是西瓯人的战利品,也是秦对百越战争的物证”,并引《淮南子?人间训》中“(越人)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的记载来说明这场战争之惨烈。对此,笔者亦不认同。   首先,秦兵器年代与秦对百越战争的年代不符。“孱陵”铜矛的年代当在白起拔郢之时,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江”“鱼”铜戈的年代在张若伐楚之时,即秦昭襄王三十年,晚不过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置南阳郡。因此,这两件秦兵器的年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