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尔滨解放前后工资分配制度
哈尔滨解放前后工资分配制度 哈尔滨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在工资分配上解放前后水火两重天,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也各不相同,本文据相关史料实录如下: 一、企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 哈尔滨市解放前,企业工资标准由资本家确定,伪满洲国政府规定各类工人日工资标准,由官办企业雇主给工人定级。在半殖民地、殖民地统治下,企业中的中国工人与外籍工人,管理人员工资相差悬殊。据哈尔滨道外商工会《会刊》记载:1926年对628个工厂(占全市工厂总数的84.6%)年平均工资调查:日本人648卢布,俄国人472卢布,中国人仅163卢布。一个中国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一个日本工人工资的1/4,一个俄国工人的1/3。当时哈尔滨的工业企业工人工资标准有两种形式:一是现金支付(工资制);一是半现金半实物支付。其实物也包括衣、食、住等。由于金融管理混乱,多种货币流通,物价暴涨,货币贬值,工人实际工资下降,生活状况苦不堪言。 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后,企业工人的工资标准明显提高。7月19日,哈尔滨市临时参议会通过《哈尔滨市施政纲领》。第十条规定:“在劳资双方自愿的原则下,实行分红制度,以促进劳资合作,发展生产,合理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以稳定工人生活”。7月24日,同记商场召开全体职员、店员、董事、经理会议,通过重新订立的劳资双方分红制契约,利润分成由原来东6.25、西3.75改为为东5西5。7月30日,《东北日报》以《工商业发展的新方向》为题发表社论,称赞哈尔滨市执行新工商业政策“开辟了今后哈尔滨工商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此后,哈尔滨各行业都开始实行分红制。8月19日,制粉业天兴福二厂订立劳资分红契约。时任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到工厂讲话,阐述党对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受到工友们的好评。1948年(民国37年)6月,市政府发布《哈尔滨特别市公营企业机关学校战时工薪标准暂行办法》,规定了实行以实物为计算基础的工薪制。实物计算概以二等高梁米,解放布、豆油、粒盐,中等煤和木拌子为标准。但为方便起见,其计算单位为‘分’。每分之值等于米1.6斤,布0.06尺,油0.025斤,盐0.025斤,煤2.4斤,木拌1.0斤。如公营企业轻工业工薪标准,视每人技术之高低与贡献大小规定月工资分为:一等者101-125分;二等者86-100分;三等者71-85分;四等者56-70分;五等者40-55分。为提高重工业或某些带有防害身体健康的化学工人之待遇,一律按轻工工薪标准每等提高5分计算。即最低工薪标准自45分起算,至最高工薪标准130分止。职工领取的工薪分,50%支付实物券,在工薪商店购买实物;50%按实物平均价格折算发给货币。 1950年6月,哈尔滨市按东北人民政府指示,在公营企业中实行八级工资制(此后工薪改称工资)。将多等级工资制(原39级)改为八级,最低八级工,最高一级工(后又改为八级最高、一级最低)。每月工资:轻工业工人最低75工资分,最高270工资分。技术员执行23级制,每月工资最低100工资分,最高1100工资分。 1951年和1952年,哈尔滨市两次调整职工工资,调整幅度分别在上年职工平均工资基础上提高15%和9%。1956年,进行工资改革,实行新工资标准,改实物工资制为货币工资制。同时国家规定计件工资率,计件工资制有较大发展,不能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工人,实行奖励工资,直到1997年劳动人事部印发《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工资准的通知》后,原八级工资制度废止。 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 哈尔滨解放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执行供给制和薪金制两种工资分配制度。 一是在军区部队及党政军后方机关、学校的部分干部中实行供给制。1947年,哈尔滨特别市政府颁布《现行后方供给标准》,规定军区部队及党政军后方机关、学校大灶伙食费标准:每人每天菜1斤,肉5钱,油4钱,盐3钱,煤1.5斤,补充引火木柴10%;小灶火食标准,按大灶加1倍。军区部队团以上军政首长,市级局长以上及科长、县长、县委常委,以及相当于上述级别的干部,享受小灶标准。地方机关被服标准:每人每年单衣1套,单帽1顶,棉胶鞋1双,棉衣70%,大衣两年1件,棉被1/4。每日粮食标准:后方军政机关人员,医院伤员每日15两,执法大队16两。大灶细粮1/10,小灶粗细各半。 1950年6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根据松江省供给制的具体办法,颁布《哈尔滨市暂行供给标准》,规定大灶:每日菜金每人油2钱,盐3钱,肉2.5钱,菜1斤,原煤1.25斤。中灶:菜金每人油5钱,盐7钱,肉6.3钱,菜2.5斤,原煤1.9斤。小灶:菜金每人油7钱,盐11钱,肉9钱,菜3.7斤,煤2斤。粮食定量每人每天1.5斤。细粮大灶10%,中灶50%,小灶100%(小灶只适用于省主席级干部)。服装每人每年:单衣1套,单帽1顶,衬衣1套,棉衣2/3,棉帽1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