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痰湿性眩晕治疗方法
小议痰湿性眩晕治疗方法 摘要:眩晕是临床多发疾病,其病因多端,其中痰湿上犯又分为寒湿和湿热两种情况,本文就痰湿型眩晕的发病、辩证和治疗结合临床病例阐述个人体会。 关键词:眩晕;痰湿;治疗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发。如血压异常、脑动脉硬化症、贫血、脑中风后遗症、颈椎病、内耳性疾病等。但是,临床上由于其病因复杂,多种病因互相错杂交织,再加上很多眩晕症状很难找到其确切病因;同时,即使是病因明确,西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在治疗上,现代医学往往停留在对症治疗上。而传统的中医学以其独特的诊治疾病理论体系,通过辨证论治,常常能在西医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将疾病治愈。特别是在眩晕的治疗中,中医学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优势。笔者治疗辨证为痰湿上犯型的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一些粗浅体会,分述如下。 1眩晕病因非一端,辨证施治是关键 眩晕之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早在汉代《素问?至真要大论》[1]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明确的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宋代严用和在《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 2]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可谓较全面的概括了眩晕的病因。其后丹溪的主痰说,景岳之主虚说,都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补充。验之临床,常见的多为痰湿饮邪上蒙清窍,气虚无以升提清阳,肝阳亢盛上犯清空,肝肾阴血精血失养以及瘀血阻于脑络等原因。因此,在临床上,要求我们医者必须审察病因,补虚祛实,方可收到较好疗效。 2头重苔腻缘痰饮,治法尚须详细分 笔者诊断痰湿上犯型眩晕时,常以头重和舌苔厚腻作为辨证要点,且屡试不爽。其表现为:患者主观感觉头晕而沉重,如有物裹,这正说明痰饮等有形实邪上蒙清窍;同时舌胖大,甚者有齿痕,舌苔厚腻,一派水湿之象。此外患者还可以伴有胸闷作恶,呕吐痰涎,食少多寐,四肢沉重酸懒的全身症状。对于其治疗,自然当以化痰涤饮为治疗大法,然其具体方法有大有讲究。《丹溪心法?头眩》[ 3]云:“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丹溪之说可谓将痰湿眩晕的治疗论述的十分明确:首分寒热,再参兼证。因为痰湿当分寒痰、寒饮及痰热两种病因,治疗起来则要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方法。同时虽然痰湿致病多属实邪,然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失健乃其产生原因,因此痰湿眩晕不可能不夹杂有正虚的因素,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正气的不足,视邪正关系,攻补兼施。 3寒性痰饮须温化,多方并用建奇功 3.1经方温化应用多《金匮要略》[3]:“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句经文,可以看做是治疗寒性痰饮的纲领性指导。对于寒性痰饮引起的眩晕,燥湿祛痰,温化涤饮是治疗的根本大法。在遣方用药上,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作为基本方,但是并不要拘于本方。事实上,翻阅《伤寒杂病论》,有很多方剂可供我们借鉴:如治疗“心下有痰饮,其人苦冒眩”的泽泻汤,名医李士懋教授常用原方不经加减治疗单纯饮邪上犯引起的头晕(其经验诊断为患者脉弦主饮)而收效。再如苓桂术甘汤可以治疗“起则头眩”,真武汤可以治疗下元阳虚,水饮上犯之“头眩”,就是五苓散也有治疗“癫眩”的记载。当然,更加常有的一个方剂吴茱萸汤可以治疗肝寒犯胃,浊阴上逆以干呕为主症,伴随有头晕痛者。 纵观上述诸方,多采用桂枝通阳化气以温行水饮,同时,桂枝尚有一定降逆之功,因此对于单纯寒性痰饮在不虑其化热情况下,多可应用。而白术健脾、泽泻、茯苓、猪苓渗湿之品应用也较为普遍,可以将痰饮直接排出体外,均值得仔细研究。 3.2后世法多可借鉴联系《素问?至真要大论》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于上方中适当加入白蒺藜、白菊花、钩藤等平肝祛风之药物,配合天麻加强熄风之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根据“清阳出上窍”的理论,处方时还可适当加入一些荷叶、葛根之类的升举清阳药物,使得清阳得升、浊阴得降,眩晕得除;同时,尚应借鉴后世温病学家的一些经验,比如可以加入杏仁、藿香以宣通上焦气机,蔻仁、佩兰芳化中焦湿浊,通草、滑石渗利下焦水湿,不但给邪以出路,尚含有“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意。当然对于湿浊蒙上之重证,还可借鉴菖蒲郁金汤之意,予菖蒲、郁金开窍醒神。由于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一般均有肝肾精血不足之象,因此在不留邪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入沙苑子、女贞子、旱莲草等清补阴精之品。总之,临证立法之时要注意权变,依据不同情况灵活添加药物,以提高疗效。 案1:周某某,女,52岁。近日家中频繁来人作客,忙于招待劳累过度而致眩晕,表现为头沉而晕,目眩且花,时时泛恶,伴有轻度耳鸣。头部静止时稍减,运动则症状加剧。平素有高血压病史,既往眩晕多次发作,西医怀疑梅尼埃病或良性位置性眩晕,未能最终确诊。舌稍红,苔白腻,脉弦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