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基复合材料体树脂.ppt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树脂基复合材料体树脂

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概述 历史简介 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 1946年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在美国出现。 自从先进复合材料投入应用以来,有三件值得一提的成果。 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中国的发展 1958年:手糊工艺、层压和卷制工艺; 1961年:研制玻璃纤维-酚醛树脂烧蚀防热复合材料 1962年:引进不饱和聚酯树脂、喷射成型和蜂窝夹层结构成型技术;同年开始纤维缠绕工艺研究并生产出一批氧气瓶等压力容器。 1970年:用玻璃钢蜂窝夹层结构制造了一座直径44m的雷达罩。 1981年:1.5万吨 1986年:6.5万吨 1987年:受原材料影响,发展曾一度停滞 1995年:16.5万吨,产品近2000种,拥有缠绕生产线120条、SMC生产线31条、BMC生产线5条、拉挤工艺生产线100条,喷射机260台、RTM70台、连续制板机组3条,机械化年生产能力达25万吨。 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点 1)比模量、比强度高: 2) 抗疲劳性好: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20~50%,CF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70~80% 3)减震性好; 4)过载安全性好; 5)具有多种功能(耐烧蚀性好、有良好的耐摩擦性能、高度的电绝缘性能、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性能); 6)成型工艺简单; 7)材料的结构、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1)各向异性(短切纤维复合材料等显各向同性); 2)不均质(或结构组织质地的不连续性) 3)呈粘弹性; 4)纤维(或树脂)体积含量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差异; 5)影响质量因素多,材料性能多呈分散性。 第二节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原料 助剂 一、树脂  热固性树脂 1、热固性树脂 热固性树脂是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为主 不饱和聚酯 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的总称, 由不饱和二元酸、饱和二元酸与多元醇经缩聚而得到, 基本结构如下: 不饱和聚酯的树脂体系 : 交联剂 :烯类单体,包括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苯等。 引发剂:打开交联剂分子和不饱和聚酯分子链上的双键,开形成自由基,发生自由共聚反应,达到交联固化的目的。引发剂一般为过氧化物。 增稠剂 :调节其粘度(碱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如MgO, CaO, Mg(OH)) 不饱合聚酯树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密度在1.11~1.20左右,固化时体积收缩率较大。  ⑴耐热性。多数热变形温度都在50~60℃,耐热性好的树脂则可达120℃。热膨胀系数α为(130~150)×10-6℃。 ⑵力学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较高的拉伸、弯曲、压缩等强度。 ⑶耐化学腐蚀性能。  ⑷介电性能。不饱和聚酸树脂的介电性能良好。 2、化学性质 1)主链上的双键可以和乙烯基单体发生共聚交联反应,转变成不溶、不熔状态。 2)主链上的酯键可以发生水解反应,酸或碱可以加速该反应。若与苯乙烯共聚交联后,则可以大大地降低水解反应的发生。 3)在酸性介质中,水解是可逆的,不完全的,所以,聚酯能耐酸性介质的侵蚀;在碱性介质中,由于形成了共振稳定的羧酸根阴离子,水解成为不可逆的,所以聚酯耐碱性较差。 4)聚酯链末端上的羧基可以和碱土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例如MgO,CaO,Ca(OH)2等]反应,使不饱和聚酯分子链扩展,最终有可能形成络合物。分子链扩展可使起始粘度为0.1~1.0Pa·s粘性液体状树脂,在短时间内粘度剧增至103Pa·s以上,直至成为不能流动的、不粘手的类似凝胶状物。树脂处于这一状态时并未交联,在合适的溶剂中仍可溶解,加热时有良好的流动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种类 按结构分主要有: 邻苯二甲酸型(简称邻苯型); 间苯二甲酸型(简称间苯型); 双酚A型 乙烯基酯型; 卤代 按性能分类: 通用型; 耐腐蚀型; 阻燃型; 低收缩型; 耐侯型聚酯树脂; 常用交联剂: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常用的是苯乙烯。 缺点: 沸点较低(145℃),易挥发,有一定毒性,对人体有害。 用量对性能的影响: 苯乙烯用量过多:胶液稀,操作时易流胶;制品固化收缩率大。 苯乙烯用量过小:树脂胶液粘度大,不易使用;同时固化不完全,制品的软化温度低。用量一般在30~40%。 最常用的有: 过氧化二苯甲酰 过氧化环己酮(混合物) 过氧化甲乙酮(混合物) ③半衰期 在给定条件下,引发剂分解一半所需时间,表明了引发剂的反应速度。 一般情况下引发剂用量增加,反应速度增加。用量过少,反应速度慢,甚至固化不完全;用量过大,反应速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