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操作优化及技术改造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 操作优化及技术改造 1 前言 2 装置简介 3 操作优化调整 4 工艺技术改造 5 优化及改造效果 6 结语 1 前 言 目前,国内多数装置的吸收稳定系统存在“干气不干”的问题,液化气组分大量损失至炼厂干气中。我公司延迟焦化装置通过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优化操作,实施多项技术改造措施,将吸收稳定系统干气C3+组分的体积含量由5%降低到2.5%,装置液化气收率提高到4.2%,同时吸收稳定系统能耗降低了40%,经济效益可观。 2 装置简介 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5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于2008年5月首次开车投产,目前已经连续平稳运行30个月,加热炉于今年5月份进行了首次机械清焦操作。装置加工原料为减压深拔之后的渣油,切割点达到565℃以上,原料残炭值为26%左右。 2 装置简介 吸收稳定系统采用典型的四塔工艺流程,由于所加工的渣油原料性质劣,富气收率较高,同时常顶气和减顶气、煤油加氢、柴油加氢及蜡油加氢气体均进入本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另外,开工之后,为配合全厂系统流程优化又将柴油加氢、蜡油加氢及连续重整轻烃引入本装置压缩机级间分液罐。因此本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作为全厂的轻烃回收系统,实际运行负荷远超过设计负荷,导致吸收分离效果较差,其中干气中C3+组分的体积分数含量偏高,基本在5%左右,2008年11月份装置标定期间高达6.83%。 2 装置简介 2 装置简介 通过与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合作研究分析可知,相对于国内同类装置,本装置渣油原料属于焦炭产率及气体收率高、液体收率低的原料,因此富气产量较高达到39.8 t/h,高于35.45 t/h的设计值。另外由于回收全厂其他装置来气体和轻烃,使本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实际进料量达到106.1 t/h,相对于设计值,负荷达到123%。 由于吸收稳定系统的超负荷运行,各操作参数按照原设计值运行已经不能满足分离要求,吸收效果较差,大量液化气组分流失到干气组分中被作为燃料气所消耗。同时由于气体流量大,压缩机负荷增加,汽轮机调速汽门开度超过85%,严重影响压缩机的安全平稳运行,导致焦化装置操作弹性大幅下降,同时也成为本装置进一步提高处理能力的瓶颈,因此需要对吸收稳定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和技术改造。 3 操作优化调整 3 操作优化调整 3 操作优化调整 3 操作优化调整 3 操作优化调整 4 工艺技术改造 4 工艺技术改造 4 工艺技术改造 5 优化和改造后效果 5 优化和改造后效果 5 优化和改造后效果 6 结 语 吸收稳定系统的操作优化及技术改造 谢 谢 ! * 汇报人 :简建超 吸收稳定系统的操作优化及技术改造 液化气 干气C3 能耗 5% 2.5% 1.3万吨 40% 101.4 80.3 合计,t/h 58 39.7 稳定汽油,t/h 19.3 20.2 液化气,t/h 24.1 20.4 干气,t/h 出料 106.1 85.95 合计,t/h 35 34 粗汽油,t/h 17.7 1.5 外装置来轻烃,t/h 13.6 15 外装置来气体,t/h 39.8 35.45 焦化富气,t/h 进料 实际操作值 设计值 物料 汽油吸收塔 1 柴油吸收塔 2 解析塔 3 稳定塔 4 吸收系统的压力越高,吸收效果越好,但吸收系统压力受压缩机负荷、后路脱硫系统压力制约。吸收剂流量越大,吸收效果越好,但装置能耗也越高。吸收剂的温度越低,吸收效果越好,但吸收剂温度受到循环水进水回水温度制约。国内部分装置将补充吸收剂冷却介质由循环水改为深冷水,降低了补充吸收剂温度,改善了吸收效果。但在原装置的基础上新建一套制冷机组投资较大。本装置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经过不断摸索条件,逐渐将吸收系统压力由0.9Mpa提高至1.15Mpa。吸收剂温度控制≯40℃,干气出吸收塔温度控制≯45℃,同时根据吸收效果逐渐将补充吸收剂流量由设计值166 t/h降至70t/h。经过以上调整,干气质量有所好转,但C3+组分的体积含量基本在4%~5%之间。 吸 收 塔 若解析不充分,会造成产品液化气中的C2-组份超标,同时稳定塔顶不凝气排放进压缩机入口,造成部分干气在压缩机和稳定塔之间形成循环,增大了压缩机负荷;若解析过度,则增大吸收塔负荷,导致部分液化气组份在吸收塔和解析塔之间循环,且不利于对富气的吸收。因此解析塔的操作是关键,要寻找解析程度的最佳点。经过化验加样分析,发现解析气中的C3+组份含量高达50%~60%,说明解析塔存在过度解析情况。因此适当提高解析塔顶压力至1.3 Mpa,降低解析塔底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