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日常管理和护理02440.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通气日常管理和护理02440

机械通气的日常管理和护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 林火仙 人工呼吸机基本结构 机械通气作为呼吸衰竭患儿重要的治疗手段,挽救了无数危重患儿的生命,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气漏、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慢性肺部疾病等。为提高治愈率,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积极做好机械通气的日常管理和监护对取得满意的疗效非常重要。 由于机械通气患儿病情危重而且变化迅速,要求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灵敏的反应和应急能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严密监测机械通气时患儿生命体征,及时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 一、观察病情变化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状态、面色、皮肤颜色、自主呼吸、胸廓运动;检查双肺呼吸音、肺部罗音、心脏杂音及节律、肝脾大小、有无腹胀及水肿等情况。 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护,每2小时记录1次监测结果。 1.呼吸: 械通气是否同步。此外,应注意肺部听诊,仔细判断双侧呼吸音有无改变,有无痰鸣音、哮鸣音。 若一侧胸廓起伏减弱,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能与气管插管过深、过浅,或因气管插管固定不牢、患儿烦躁或翻身等导致气管插管滑入一侧主支气管或脱管,以及并发气胸等有关。 2.心率和血压 如血压明显或持续降低伴心率加快,要注意患儿周围循环和尿量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注意有无代谢性酸中毒、血容量不足、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等,这些因素对心率和血压均有影响。 3.神经系统表现 若患儿神志转清晰、安静,瞳孔恢复正常,对光反射灵敏,则提示机械通气治疗有效,通气得到改善。若患儿持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或出现意识模糊、肌张力降低,人—机对抗,则说明机械通气效果差,可能为呼吸机参数调节不当或出现病情恶化。 4.皮肤、黏膜及周围循环状况 此外,还应注意患儿皮肤温度、动静脉充盈度等。 若皮肤潮红、多汗、浅表静脉充盈,提示二氧化碳储留尚未改善。若皮肤、口唇发绀加重,提示缺氧未改善。 5.体温 根据病情需要决定体温测量的次数和部位,一般每2小时测量1次体温,将暖箱或开放式抢救台的温度调至患儿的中性温度,维持腋温36.5—37.0C,或肛温维持在37.0C。 6.出入液体量 经过机械通气治疗,患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得到纠正后,心、肾功能会逐渐改善,尿量逐渐增加,水肿逐步消退。若尿量减少或无尿,应注意是否存在液体量不足、低血压或肾功能障碍等。尿量过多,应注意电解质紊乱。 7.呼吸道分泌物 仔细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粘稠度等,以判断肺部感染、出血等情况。若出现黄绿色痰液提示有细菌性感染;痰液有恶臭提示厌氧菌感染。 若呼吸道分泌物为血性应考虑肺出血。应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机械通气72小时后需留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8.腹部情况 患儿使用面罩加压给氧或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周围漏气,易引起腹部胀气,可经鼻腔或口腔放置胃管排气。若插管固定不牢固、患儿缺氧躁动或翻身、拍背、吸痰时,造成气管插管脱位或移位, 应通过仔细的检查明确气管插管是否在正常位置,发现气管插管脱位或移位,应及时进行处理 。 二.呼吸机工作状态的监测 日常需要记录的参数: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呼吸道平均压、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吸气/呼气时间比值、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等。每次调节呼吸机参数后,均应及时记录。 2.通气效果评估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无效腔与潮气量之比等的变化,通过血气分析来评估机械通气的效果。 临床上常用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等指标评估通气效果,以指导呼吸机通气模式的选择和参数的调整。尽量以最低的通气压力、最低的氧浓度,维持血气在正常范围。 3.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 故应及时查找原因,经常检查呼吸机回路管道是否完好,接口处是否紧密,并及时倾倒储水瓶的积水,管道回路如有损坏应尽快更换管道。 三.呼吸道管理 1.保持人工气道的位置正确,每班观察,测量插管距门齿的距离。 2.气囊的压力一定要保持在25cmH2O以下,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灌注压,每2~3小时给气囊放气一次,5~10分钟/次, 防止气囊过度充气,因气囊过度充气可对气管壁产生过大的压力,持续的压力可导致气管肌肉无力和软骨的软化,最终形成气管食管瘘。 3.每次交接班时,交接护士检查、核对气管插管的深度,气囊的压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