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华洲大山中走出军队机要专家
李华洲大山中走出军队机要专家 李华洲,1945年5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老桥村大茶坪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勤劳好学,1961年考上大庸一中就读高中,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的家乡又是边远贫困山区,家庭困难无法再供他上学,一年后他被迫辍学回家务农。 1964年1月,他经政审体检合格应征入伍,从此走上了军旅生涯。2003年8月,李华洲年满58岁达到副军职最高服役年限,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院长位置上退休,军龄40年。有人说他:“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却从普通士兵到将军,从第一学历中专到大学教授,从一线教员到学院院长,充满神奇式的进步,有何诀窍?”其实,人生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李华洲走到这一步也绝非偶然,有机遇,也有对勤奋、敬业和清廉的认识和实践。 保持勤奋本色 李华洲对勤奋两字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和理解。 勤奋就要能吃苦。李华洲幼年时家乡落后,家庭贫穷,吃不饱,穿不暖;童年时,要爬大山、走小路,赤脚上学,还要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如喂猪、牧羊、做饭、洗衣服……少年时代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却养成了他很勤奋、能吃苦的好习惯,促进了他日后的成长。 1964年1月,李华洲带着兴奋好奇和满腔热情入伍来到部队,可面对部队的严格纪律和高强度军事训练显然缺乏心理准备。四十七军某师是当时全军值班部队,他所在的师直警卫连又是全师的训练先进连队。连长来自解放军仪仗队,对连队要求特别严,训练标准特别高。在连长的带领下,连队在全师步兵6大技术中夺得4个第一。李华洲感到压力很大,觉得不能因为自己是新兵而拖连队训练的后腿,所以除了正常的军事训练外,他经常加班,中午休息时间练投弹,晚上穿着裤衩练刺杀,军事技术提高很快。他在参加当年著名的全军军事大比武中的勤务保障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嘉奖,入了团,并提前由列兵晋升为上等兵。刚入伍之际,正赶上全军上下学空军的战备、工作、生活秩序活动,警卫连派公差为首长和机关服务,他被分配到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家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李华洲竭尽全力,把他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拾掇得整整齐齐,科长非常满意,对他这个新兵也留下深刻印象。 1964年8月赶上军队院校招生,由于表现优秀,科长立即推荐他,使他突破了当兵一年才能考军校的规定,参加了军校考试并考上了解放军机要学校,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李华洲上军校后也没辜负组织的希望,在“火炉”重庆克服夏天40摄氏度高温对身体带来的严重不适,全心研读,刻苦训练,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1966年11月,他参加援越抗美,冒着敌机的轮番轰炸和极度疲劳修建安沛机场。这里不仅劳动强度十分繁重,施工条件也异常艰苦,敌机轰炸是家常便饭,一天少则三四次,多则十几次,可谓天天有空情,每天有战斗,经常有牺牲,防敌机空袭保生命安全就成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也给李华洲他们施工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困难。一次施工时临时防空,空袭警报拉响,工地一片漆黑,他向防空洞跑的途中,胸部撞上别人来不及拉走停在工地上装满渣土的小推车车把,半天也没有喘过气来,几乎晕死过去。又有一次在驻地睡觉遇空袭,防空结束后回到住处,大家惊呆了,一颗未炸的炮弹头从葵叶盖的房顶直落而下穿透李华洲的床板钻入地下,如果他睡在床上,后果可想而知。生与死、苦与乐的问题随时随地考验着每一个人,也锤炼了他。 1969年11月机要学校撤销后,他分配到成都军区司令部工作,9年中多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1977年1月寒冬腊月上西藏执行紧急任务,他明知有危险,却不讲任何价钱,乘车在川藏线的山涧悬崖和冰大板路面上穿行,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二郎山、折多山、马拉山、怒江山及5006米的雀儿山等十几座高山,道路弯曲狭窄,一不留神,就可能掉入万丈深渊,发生车毁人亡、粉身碎骨的严重后果,其间,就发生两次车撞山和山体滑坡的严重险情。还要克服因严重缺氧造成的高山反应,饭吃不进、觉睡不着。在海拔4450米的邦达机场和卡集拉兵站检查工作时,他高山反应非常严重,就像得了重感冒,头要爆炸似的,脉搏达120次/分钟。面对一群长期坚守在这里,又对他们十分热情的干部战士,李华洲流泪了,即使已经十分痛苦,还是强打精神,勉强吃下机场和兵站做的饭菜,回答和解决两个单位的实际问题。13天行程3000余公里,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后来尽管职务不断提升,但他始终不忘勤奋,劳动中挑重担,下粪坑不怕苦、不怕脏,大家都很佩服他。即使后来当了将军,凡自己能做的事情他都要亲自动手,绝不指使公务员。 他认为勤奋就要爱学习。他没有忘记上高中时因国家遭受暂时经济困难,家庭贫困而辍学的遗憾。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他重拾军校教员工作。他认为要当一个合格、称职的老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走捷径采
文档评论(0)